新型催化体系可实现高效电催化析氢

2021-05-20 15:20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刘健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研究员周思,联合天津大学教授梁骥团队,通过单原子催化剂改性碳载体的策略,增强载体与其上负载金属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构筑了钴单原子催化剂掺杂碳载金属钌(Ru)纳米反应器,实现了电催化析氢反应中绿氢的高效制备,为碳载金属纳米催化剂性能的调控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碳载体具有比表面积高、孔结构丰富、稳定性强、导电性好等优势,被广泛用于电催化领域。然而,碳载体的惰性表面导致其与负载的金属纳米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过弱,难以有效调控金属纳米粒子的电子结构和催化活性,抑制团聚的能力也较差。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团队提出利用单原子掺杂调节碳载体π共轭结构以增强其与金属纳米粒子间相互作用的策略。基于此,团队利用铁钴镍等金属单原子掺杂含氧石墨烯,并以其作为载体负载金属Ru纳米粒子,构筑了包含金属单原子、碳基底和Ru纳米粒子的复合纳米反应器。理论计算表明,金属单原子的修饰可实现含氧石墨烯表面电荷的重新分布,使单原子周边碳原子呈缺电子状态,显著增强了负载Ru纳米颗粒至碳载体的电子转移能力。以电催化析氢反应(HER)为模型,研究团队探究了该复合纳米反应器中金属单原子掺杂诱导的Ru纳米颗粒界面电荷重新排布对产氢效能的影响。

据介绍,该复合纳米反应器催化反应是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高活性之一。该研究不仅开发了高性能析氢电催化剂,还揭示了金属单原子、碳载体与负载金属纳米颗粒之间的作用机制,实现了不同位点间的远程协同和催化性能优化,为基于多重活性位点的纳米反应器设计和构筑提供了新思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2022年实现日供氢2.8万kg、氢站30座!山东构建城际交通氢能加注网

2022年实现日供氢2.8万kg、氢站30座!山东构建城际交通氢能加注网

4月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欧洲电解水制氢规模不断扩大

欧洲电解水制氢规模不断扩大

近日,欧洲两家电解槽制造商共同宣布了2.5亿美元的增资,以助其扩大制氢产能规模。据了解,随着欧盟大幅提高绿氢生产目标,欧洲多家绿氢生产商正迅速扩大生产能力,并推动电解水制氢设备成本下降。
北京上海武汉佛山,谁能拿下“中国氢都”?

北京上海武汉佛山,谁能拿下“中国氢都”?

日前,《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对外发布。氢能定位的确认被外界敏锐捕捉到——“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氢能成为一种更加确定的“必选项”。
“绿氢”将加速全球能源转型

“绿氢”将加速全球能源转型

能源转型不应局限于缓慢的努力或渐进过程,而是需要大幅度加速,其基础是现有技术的迅速升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和生物能源技术的结合,将为净零能源系统提供可行技术方案。
国家电投解锁“绿电+绿氢”发展模式

国家电投解锁“绿电+绿氢”发展模式

“绿电+绿氢”,能碰撞出怎样奇妙的清洁能源之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探索氢能产业发展的不懈试跑中,越发清晰地找到了答案。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