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承担的集团公司自主研发项目“液态储氢加氢示范系统及其关键设备研制”课题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验收,标志着液态储氢加氢示范系统及其关键设备研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镁基储氢材料是金属固态储氢材料中储氢密度最高的材料。随着近几年全球镁及镁合金的研究呈现爆发式增长,我国也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镁生产国、应用国和研究国,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氢的高质量储氢密度储存,是实现氢能 商业化应用不可逾越的一项重要技术瓶颈 ,直接影响着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高效性、经济性与推广价值。 当前,日韩、欧美等多个国家已率先将Ⅳ型储氢瓶量产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质量储氢密度可以达到5.5wt%以上;而国内 受各类因素影响,市场 应用仍以III型气瓶为主,储氢密度仅能达到3.9wt%。
Ship-aH2oy将应用兆瓦级液态有机储氢LOHC技术的绿氢,在船上开发和应用零排放推进技术。欧洲气候基础设施和环境执行机构已拨款1500万欧元支持该为期5年的项目。该项目由17家合作单位共同承接
荷兰咨询公司Arcadis正在制定一项计划,在荷兰各地推出价值7.5亿美元的高压氢网络
日前,长江电力“中国三峡绿电绿氢示范站”设备调试完成,顺利产出99.999%高纯度氢气。
中氢源安致力于成为全球氢能系统解决方案的引领者,利用安全有机液储运氢技术,实现氢能大规模、高安全、低成本的多领域、多场景应用,在构建我国能源革命体系建设中贡献力量和智慧。
据媒体12月23日报道,在全球范围内,能源公司和政府都在竞相开发氢气储存能力,以提高能源安全,减少对天然气的依赖。
德国氢动力初创公司Cryomomotive(陶夫基兴)将在新的Pffeenhausen工厂开发、制造和组装商用车、公共汽车和船舶用Cryogas复合材料储氢罐,加速零排放商用车的氢燃料系统生产。
目前,在镁金属的研究和加工方面我国已经处于领先水平,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世界上最大的镁电池研究团队和镁固态储氢团队,已开发多种镁离子电池和储氢密度高达6.1wt%、高安全性的新型储氢材料。
10月10日,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投料开车,并生产出合格产品。产品性能媲美国外同级别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月31日,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人民政府与彼欧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彼欧新能源”)合作签约仪式在嘉定区政府综合办公楼举行。安亭镇镇长项平与来自彼欧新能源事业部亚洲区总经理王键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嘉定区党委书记陆方舟, 彼欧新能源事业部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c PERRAUDIN见证签约。
6月29日,西班牙一家专注于氢气运输和现场制氢(On-site hydrogen production)的公司“H2SITE”宣布完成1250万欧元的A轮融资。本次融资由比尔盖茨创立的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领投,法国Engie SA和挪威石油巨头Equinor ASA等公司跟投。
据PV Magazine杂志4月12日报道,总部位于悉尼的CST Composites公司计划建立澳大利亚第一家储氢容器制造工厂。该公司希望通过与一家美国储氢罐制造商Optimum Composite Technologies组建合资企业,来确保自己在这个快速增长的行业中的地位。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称,要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探索清洁能源的应用对于限制全球气候变暖有着重要意义,氢能作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清洁、低碳特点,可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瓦卢瑞克作为研究和开发氢能的先锋,始终致力于为新能源行业提供储氢和运输方面的解决方案。
上一页 1 3 4 5 6 7 ...
13 下一页
在氢能使用过程中存在制、储、输、供四大环氢燃料的安全、低廉、便捷、规模化供应是目前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制约燃料电池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