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石化储氢瓶材料实现关键性突破!

2022-10-14 09:15  来源:中国石化  浏览:  

10月10日,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投料开车,并生产出合格产品。产品性能媲美国外同级别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标志中国石化大丝束碳纤维从关键技术突破、工业试生产、产业化成功走向规模化和关键装备国产化。一举破除我国碳纤维生产和装备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自主可控。

亚化咨询了解到,今年1月5日,上海石化“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包括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2.4万吨/年原丝等,总投资35亿元,是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计划到2024年全部完成。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

据上海石化首席专家王佩琳介绍,上海石化正在自主研发碳纤维用于缠绕气瓶的制造工艺技术,其中,35Mpa气瓶已通过检测,未来将考虑形成一定规模的气瓶生产能力。同时,上海石化积极布局碳纤维在储氢领域技术研发,包括三型、四型瓶相关技术的开发,都取得了较大突破。
“大丝束最大的优势除了本身的成本优势外,还在使用端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就气瓶而言,大丝束的缠绕效率是小丝束的3-4倍、这将使碳纤维缠绕高压气瓶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更有利于在氢能储运的应用。他表示,从技术角度讲,35MPa储氢气瓶技术已基本成熟,处于扩大应用阶段,很快会在商用车获得大规模应用;70MPa储氢气瓶今后主要应用方向是乘用车市场,国内处于技术突破阶段,应用端还在试用阶段。

上海石化研发生产的大丝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并且还具有耐腐蚀的特性。
碳纤维技术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储氢气瓶被看作氢能储运的重要技术,碳纤维技术的提升,将助力氢能产业的发展。

碳纤维技术有着森严的技术壁垒,中国石化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的企业。
中国石化集中各种资源,奋力攻克碳纤维关键核心技术,顶层设计,大兵团组织上海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工程公司、国内知名设备制造企业等,并在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北京化工大学、复旦大学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之路,于在2018年取得技术重大突破,成功试制出48K大丝束碳纤维,并贯通工艺全流程。
经过十余年努力,我国碳纤维实现了从12K到48K的重大突破,成功实现研发生产技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截至目前,中国石化已累计拥有碳纤维相关专利251项、碳纤维复合材料专利46项,专利排名国内第一、世界第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又一重要成果落地!未势能源IV型储氢瓶质量储氢密度突破6.1wt%,国际领先!

又一重要成果落地!未势能源IV型储氢瓶质量储氢密度突破6.1wt%,国际领先!

氢的高质量储氢密度储存,是实现氢能 商业化应用不可逾越的一项重要技术瓶颈 ,直接影响着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高效性、经济性与推广价值。 当前,日韩、欧美等多个国家已率先将Ⅳ型储氢瓶量产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质量储氢密度可以达到5.5wt%以上;而国内 受各类因素影响,市场 应用仍以III型气瓶为主,储氢密度仅能达到3.9wt%。
加国六B汽油后汽车喷水?保质期仅30天?中石油中石化回应

加国六B汽油后汽车喷水?保质期仅30天?中石油中石化回应

2023年1月1日起,国六B(或称国VIB)标准车用汽油全国上线,我国汽油全面进入国六B时代。国六B车用汽油标准并不是指代某个特定的汽油产品,而是一套升级标准体系,主要参考指标是汽油燃烧后的排放物数据。随着国六B汽油全面上市供应,网络上对此出现了不少质疑和传闻,比如会导致车辆排气管喷水、不耐烧还伤车、保质期只有30天等等。
重磅!全球首个液态有机储氢项目获1500万欧元资助

重磅!全球首个液态有机储氢项目获1500万欧元资助

Ship-aH2oy将应用兆瓦级液态有机储氢LOHC技术的绿氢,在船上开发和应用零排放推进技术。欧洲气候基础设施和环境执行机构已拨款1500万欧元支持该为期5年的项目。该项目由17家合作单位共同承接
“两桶油”春节期间累计供气近60亿方

“两桶油”春节期间累计供气近60亿方

新春伊始,一股寒潮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我国北方多个城市气温创入冬以来新低,给油气保供带来挑战。
刚刚!“三桶油”公布负责人薪酬!

刚刚!“三桶油”公布负责人薪酬!

1月31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陆续在公司官网上披露了2021年度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情况,以下是具体信息。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