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决策部署,更好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推动新能源加快发展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对煤电实行两部制电价政策。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煤炭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高质量发展,确保2023年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及煤炭经济平稳运行,6月29日,由山西省能源局主办、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的“山西省2023年夏季重点煤炭产运需企业座谈会”在山东日照举行。
在上一个星期,环渤海港口经历了一波先涨后跌的行情,不过涨跌幅度都不大,秦港5500维持在780元/吨左右。随着高温天气继续来袭,今日智库认为,港口电煤价格应该能够挺住。
上周前半程,煤炭市场不乐观,北方港口库存创新高;加上新一期神华下水煤的降价,促使贸易商出货意愿不断提高。但终端需求低迷,且压价力度加大,实际成交很少;多重利空因素叠加,市场信心出现崩塌,煤价大幅下跌。
5月以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用电负荷、用电量持续上升,不只南方五省,近期全国多地用电情况都持续升温,5月份累计用电量同比增长接近10%。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
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商之一印度煤炭公司五年来首次上调煤炭价格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周报》(2023年21期)显示,进口指数到岸综合标煤单价本周小幅上涨。采购经理人分项指数中,供给和库存分指数处于扩张区间,需求、价格和航运分指数处于收缩区间,供给和需求分指数环比上升,库存、价格和航运分指数环比下降。
目前,全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民用电需求有所提升,市场得到提振。但无论是终端还是上下游港口,库存均处于绝对高位水平;虽然电厂日耗增加,但由于进口煤和长协供应充裕,促使电厂去库较慢,环渤海港口市场煤交易价格继续下跌。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上旬全国煤炭价格再次呈全面下跌走势。
国内市场供应高位,进口量高位,耗煤大户不需要派船北上拉煤,只需要在南方接卸港等着进口煤即可。大秦线为期一个月开天窗检修,对煤炭供应几无影响,环渤海港口库存才去库150万,库存下降最多的港口是主打长协的秦港,其余京唐三港存煤略有减少,而曹妃甸四港存煤却出现增加。
据国家气象局发布消息称,预计5月中旬后期至6月上旬,随着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迎来主汛期。其中,华南地区降水过程将逐渐增强,部分地区降水偏多两成左右,尤其是南方地区对流性强降水将显著增多。
春节过后,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从1200元/吨跌至1000元/吨之后,围绕着1000元/吨的水平做起了钟摆运动,价格波动幅度很小,但频率加快。
四月份,尽管有大秦线检修、铁路调进减少这一强有力的支撑,但对煤炭市场转好似乎帮助不大;那是因为,需求旺盛才是市场转好的关键因素。在高供应、高库存以及低需求的影响下,动力煤市场供需关系延续宽松局面,期间价格虽有短暂反弹,但是不改下跌模式。
今年以来,环渤海港口煤价两次抵近1000元/吨的位置之后;因下游抄底以及发运成本支撑,煤价出现止跌反弹。那么,此轮煤价跌破千元关口之后,市场何时转好呢?需求何时复苏呢?
天气转暖,澳大利亚的供应中断问题将因此缓解,预计亚洲炼焦煤价格将在第二季度走软,而中国的需求前景喜忧参半,原因是钢铁需求不确定,且在停滞近两年半后,中国恢复澳煤进口
近年来,中国煤炭资源价格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问题成为议题,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进程开启和加速,全球的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压力日益突出,在能源需求总量增长的同时,世界能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高效清洁的低碳燃料的增速将超过碳密集型燃料。在此能源转型背景下,煤炭企业面临诸多竞争和生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