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报道: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独领风骚

2020-12-13 00:05  来源:参考消息网  浏览:  

目录。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向购车者补贴2.5万元人民币。这是国家扶持和推动电动交通工具的措施之一。

据俄罗斯自由媒体网12月3日报道,这并非突然发生,而是中国政府深思熟虑的行动和中国企业努力的结果。

还有其他举措:免费发放牌照、分配停车位等。之前的补贴为5万元人民币,去年才下调金额。但如果有人认为钱用完了,那他就错了。这么做是依据战略,即鼓励制造商通过创新而非补贴获利和发展。

报道称,过去十年,中国打造了强大的电动汽车产业,今年将生产约200万辆。它们涵盖不同车型和价位,满足不同需求。许多中国车企提前对变化做好了准备,因为停止补贴的计划早就宣布了。电动交通工具的补贴政策自2009年起施行。

报道还称,今后,补贴将只适用于30万元人民币以下乘用车。至于这个价格以上的车型,仅对“换电模式”车辆网开一面。同时,提高了对续航里程的限制门槛——由250公里升至300公里。可以看出政府正在将中国汽车业推向何方:制造既经济又舒适的汽车。

例如,像蔚来ES8这种以俄罗斯标准来看十分梦幻的车型将可继续享受补贴。这个百分之百中国汽车业的产物本土售价约44万元人民币。但由于采用了换电技术,仍能获得2.5万元补贴。顺便说一句,政府控制的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是蔚来的投资者。或许,俄罗斯人有朝一日也能购买该车,当然前提是俄罗斯终于开始安装充电桩。

报道认为,对中国而言,这样的充电桩和汽车则稀松平常。如果说首批Model Y只是刚从上海郊区的特斯拉新厂下线,那么同样受到中国政府补贴的Model 3,一年前就已在当地特斯拉唯一的海外组装厂组装。2018年7月特斯拉与中国签署了建厂协议。2019年底,该厂已生产首批特斯拉,并打算使年产量逐步增加至50万辆。项目总投资额72亿美元(1美元约合6.6元人民币——本网注)。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对此毫不吝惜,因为看准了自己在这个快速发展和全球最有前景电动汽车市场的收益。毕竟根据中国政府计划,2025年中国将产销700万辆电动汽车,占整个中国车市的五分之一。考虑到中国有未来完全取消燃油汽车的计划,这个数字只会增长。

报道指出,现在,中国有几百家公司从事电动汽车生产。每家这样的企业在成立时都能指望一些补贴。结果,中国在该领域远超欧美。

据报道,2020年7月,小鹏汽车开始供应新款轿跑P7。在性能与特斯拉相似的情况下,中国电动车却比美国车便宜不少。而这是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所谓大众消费品。中国一汽将于年底上市面向更高端用户的旗舰电动运动型多用途车(SUV)。红旗E-HS9很像劳斯莱斯。这也难怪,毕竟该车设计师正是劳斯莱斯前设计总监贾尔斯·泰勒。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两会能源最强音 | 长安汽车朱华荣: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两会能源最强音 | 长安汽车朱华荣: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截止到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累计已达49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75%。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表示,我国要实现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20%左右的目标,需要解决当下一系列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找不到“新能源汽车”了,意味着什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找不到“新能源汽车”了,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前端的引导和扶持基本已达预定目标,新能源汽车发展将从“造车”的初级阶段进入市场锤炼的新层面。
中国汽车工业“长子”长春紧追“新”潮:投重金开发高端电动汽车

中国汽车工业“长子”长春紧追“新”潮:投重金开发高端电动汽车

三月初的吉林长春依然降雪不断,冻土尚未完全化开。位于长春国际汽车城内的一汽新能源项目地,已是一派忙碌景象,各型工程车辆往来穿梭,破冰除雪、运送土石、平整地面……
动力电池与底盘高度集成是大势所趋?

动力电池与底盘高度集成是大势所趋?

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宁德时代中国区乘用车解决方案部总裁项延火透露,该公司将于2025年前后正式推出高度集成化的CTC(Cellto Chassis)电池技术。
两会热点 | 换电声声不绝、氢能热度不减,新能源汽车产业痛点仍待解决

两会热点 | 换电声声不绝、氢能热度不减,新能源汽车产业痛点仍待解决

自去年9月开始,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时间表,到目前,全国2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已经提出2021年将研究、制定碳达峰方案,各企业也应声而动。而聚焦汽车产业层面,新能源汽车、氢能、新能源消纳、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成为近年来的发展重心。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