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2019-12-05 10:31  来源:中国能源报  浏览:  

几乎每次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的发布,总会伴有对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担忧的讨论出现。如何有效处理这一潜在环境污染风险,成为影响大众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此前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乱象屡次成为社会焦点,规范管理之难有目共睹。而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加,如何让即将到来的大量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不再重蹈铅酸蓄电池之覆辙,确是需要未雨绸缪的问题。

然而,尽管相关部门已出台了多项文件,尤其是动力电池的溯源管理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但动力电池回收不规范的现象并不鲜见。

其中,不规范收集中转暂存退役动力电池的“小作坊”扰乱市场秩序的消息最为常见。“小作坊”游离于监管之外,因没有规范的贮存设施等,长期享受低成本红利,在与“正规军”的竞争中,更易抢占市场,挤压正规回收企业空间,进而导致正规回收企业经营困难,形成“劣币驱逐良币”。

为此,相关部门再次于今年11月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指南》,将动力电池回收网点细分为收集型和集中贮存型,并在建设、作业、安全环保等多方面提出了诸多要求,并要求已建设的、不符合要求的网点在6个月内完成整改。

政策制定的初衷总是好的。但是,这一文件的出台究竟能对规范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起到多大作用仍是未知数。

未知因素首先来自于政策的执行力度。《指南》为政府部门规范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提供了执法依据,但《指南》究竟能否真正落地,地方部门在执行过程中能否严格落实,都影响其最终效果。

无证经营的“小作坊”难以监管则是影响《指南》实施效果的又一因素。“小作坊”多建在“灰色地带”,甚至没有经营许可,没有税收记录,有的甚至“流动作战”。如何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切实整治小作坊式的回收废旧电池企业,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与能力。

归根结底,杜绝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需疏堵结合。一方面,要确保在实际操作中动力电池溯源管理的执行效果,相关部门应加大动力蓄电池溯源管理的执法力度,保证退役动力电池都能进入溯源管理体系,让“小作坊”没有生存空间;另一方面,针对当前正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成本偏高、盈利难、积极性低的问题,建议尽快落实电池回收财税优惠政策,降低正规企业回收成本。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两会前瞻 | 盘点两会代表的储能 +新能源汽车提案

两会前瞻 | 盘点两会代表的储能 +新能源汽车提案

碳中和、碳达峰确定目标下,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锂电池发展迅猛。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围绕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储能相关的提案也备受关注。
两会前瞻 | 网易丁磊:推动新能源汽车电池标准化

两会前瞻 | 网易丁磊:推动新能源汽车电池标准化

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在今年两会提案中围绕数字文化强国建设和重点民生建言献策,涉及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数字音乐文化传承、新能源汽车电池标准化等多个方面。
我国新能源、芯片、5G等产业发展形势如何?——工信部回应热点话题

我国新能源、芯片、5G等产业发展形势如何?——工信部回应热点话题

田玉龙认为,在完善的制造体系、强大的配套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力支撑下,2021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也面临挑战,全球疫情走势、经济形势仍具有不确定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也存在断供、断链风险。
中国企业在关键材料上的技术突破,不仅让动力电池这颗“心脏”更加强劲

中国企业在关键材料上的技术突破,不仅让动力电池这颗“心脏”更加强劲

动力电池,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10多年技术储备,3年攻关,一朝突破……这是一家中国企业为研制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单晶三元材料而走过的历程。中国企业在关键材料上的技术突破,不仅让动力电池这颗“心脏”更加强劲,也充分彰显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2021年动力电池产业将如何发展?

2021年动力电池产业将如何发展?

智能电动汽车正以一往无前的态势发展。作为电动汽车核心动力源的动力电池,也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迎来一个又一个的利好。2020年是电动汽车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折之年,动力电池产业也处于蜕变之中。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