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新闻

能源界网为您提供能源领域最新的中科新闻,中科资讯,中科视频,以及中科相关的最新动态。
中科院“一带一路”创新发展重大咨询项目启动

中科院“一带一路”创新发展重大咨询项目启动

中科院“一带一路”创新发展重大咨询项目牵头人、“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主席白春礼院士出席启动会,会议由中科院副院长高鸿钧院士主持。启动会前,ANSO秘书处执行主任曹京华代表工作组介绍项目立项、组织情况和工作计划。
03-21
中科院与中国石化近日联合成立碳中和绿色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中科院与中国石化近日联合成立碳中和绿色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为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加快推进碳中和绿色技术研发转化应用,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石化近日联合成立碳中和绿色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该中心将充分发挥各方在技术创新、工程设计和产业应用等方面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共同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开放共享协同攻关新模式。
02-26
中科院金属所:锂硫电池中的原位固化策略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

中科院金属所:锂硫电池中的原位固化策略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

高比能的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储能体系。然而,锂硫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可溶于醚类电解液的多硫化物,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扩散会导致活性物质损失、锂负极腐蚀,使电池容量快速衰减。为此,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各种策略限制多硫化锂的溶解和扩散,包括使用多孔、极性或是有催化作用的正极载体,在正极和隔膜间增加阻挡层和电解液改性等。其中,对作为多硫化物溶解和扩散媒介的电解液进行优化的策略,易于扩大规模,可满足未来商业应用的需求。
02-18
中科院大气所拓展碳中和“朋友圈”

中科院大气所拓展碳中和“朋友圈”

在专门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又积极推动与相关地方政府和企业签约战略合作,以拓展碳中和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的“朋友圈”。来自中科院大气所的最新消息说,为进一步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该所20日下午通过连线视频会议方式,与济南市政府、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签署三方碳中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01-21
中科轩达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电极材料已形成规模供应

中科轩达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电极材料已形成规模供应

到2050年,全球氢能占能源比重约为18%,氢能产业链产值将超过2.5万亿美元,且随着技术研发和产业资本的持续投入,未来10-20年,全球氢能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全球氢能布局加速,从能源发展规律和影响变量来看,氢能产业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加速发展绿氢制取、储运和应用等氢能产业链技术装备,促进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氢能产业将迎来重要的机遇期。
01-12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两项清洁能源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按下“加速键”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两项清洁能源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按下“加速键”

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获悉,采用该所研发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和气化飞灰焚烧发电技术的全球迄今最大煤制清洁工业燃气项目,本月中下旬起已在江西全面进入试运行期,从而为这两项清洁能源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按下“加速键”。
12-30
中科院大气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中科院大气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12月24日下午,北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从事碳中和基础研究的科研机构,旨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依托平台与科技支撑。
12-25
华中科技大学-中核华兴核工程智能建造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华中科技大学-中核华兴核工程智能建造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11月27日,“华中科技大学-中核华兴核工程智能建造联合创新中心”揭牌暨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宝智,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出席仪式并致辞,公司副总经理龚振斌,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梁茜、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斌等领导参加仪式。
11-29
被誉为“国之重器” 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落户广东惠州

被誉为“国之重器” 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落户广东惠州

11月6日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委宣传部获悉,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已落户该县稔平半岛能源中心,目前已动工建设,预计在2026年建成。据介绍,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为“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与“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被誉为“国之重器”,是“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预计投资68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所在领域国际领先水平的大科学装置,将吸引约1500名海内外科学家到惠州从事科研工作,在能源等领域产生大量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11-06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与智能模拟[华中科技大学 李曦]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与智能模拟[华中科技大学 李曦]

第十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李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与智能模拟
11-06
电力制氢/制气耦合天然气和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和新装备[华中科技大学 方家琨]

电力制氢/制气耦合天然气和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和新装备[华中科技大学 方家琨]

第十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电力工程系系主任方家琨:电力制氢/制气耦合天然气和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和新装备
11-06
基于华银科技、北大科技园、中科院大化所创新联合体的实践探索,液流储能技术产业化创新模式、路径和规划[液流储能创新中心 顾春光]

基于华银科技、北大科技园、中科院大化所创新联合体的实践探索,液流储能技术产业化创新模式、路径和规划[液流储能创新中心 顾春光]

第十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陕西省液流储能创新中心顾春光:基于华银科技、北大科技园、中科院大化所创新联合体的实践探索,液流储能技术产业化创新模式、路径和规划
11-06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研发制造的3000米长热管!实现了中深层地热开发技术的重大突破!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研发制造的3000米长热管!实现了中深层地热开发技术的重大突破!

10月26-28日,第四届全球科技创新大会(G-STIC)在线上举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专家在会上披露,该所研发设计制造的3000米长热管,可安装在热干岩地热井中,实现了中深层地热开发技术的重大突破。
10-28
中科院郭亮提出基于可拉伸柔性结构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案

中科院郭亮提出基于可拉伸柔性结构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案

新能源电动汽车由于无污染、噪音小、能量转换效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在全球引领了汽车工业的划时代变革。在电动汽车面临的诸多技术挑战中,无线充电技术因其便利、防水、防尘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研发的汽车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安装于汽车底部,地面供电装置通过电磁感应提供电能,但是由于车辆底盘与地面供电装置竖直方向距离较大、水平位置不易对准等因素,导致现有的充电效率较低;无法兼顾多种车型,导致难以大规模应用。
10-22
中科院研发千吨级“液态阳光”项目成功示范

中科院研发千吨级“液态阳光”项目成功示范

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发的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15日在甘肃兰州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集成创新了液态太阳燃料合成全流程工艺装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
10-16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334 下一页

相关标签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