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际涡轮技术大会在沪盛大召开!

2022-10-10 17:00  浏览:  

金秋九月-共聚申城!9月14-15日,2022国际涡轮技术大会在上海盛大召开!本届大会由“涡轮技术”主办,上海市航空学会、山东航空产业协会、航空动力期刊、航空动力学报、发电技术期刊、热能动力工程、航空制造技术、风机技术杂志、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有限公司共同支持!

大会以工业燃气轮机与民用航空发动机发展前景,以掺氢和百分之百氢燃料技术、混合动力与纯电推进航空系统,部件制造及先进材料自主研发为主题。旨在推动燃气涡轮行业朝着自主、高效、零碳的发展道路前进。

氢燃气轮机会场报道

目前“能源+工业”是碳排放的大户。据不完全统计,“能源+工业”占全部碳排放的80%。为此,我们需要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系统。面临两点双重挑战:一是满足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二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要进行创新,一是尽可能高效利用能源,进而减少能源总消费,即节能;二是向低碳、零碳甚至富碳能源过渡,即能源转型。

氢能源(燃气轮机)发展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之一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氢能,包括氢燃气轮机的发展,形成了新一轮的发展热点。日本、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公布了氢能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图,提出了未来20-30年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和产业发展目标。目前正致力于解决低成本高效率规模化制氢、经济高效氢储存和输配,从“制-储-输-用”。

从2011年以来,我国积极鼓励和引导氢能产业发展。2016年《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氢能和燃料电池列为需要集中攻关的关键技术,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以(风光)电-氢-(燃机)电产业布局未来可成为现实,“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

目前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荆门绿动能源有限公司燃机项目,将实现30%掺氢燃烧改造和运行,这是继2021年12月成功实现15%掺氢运行后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氢燃气轮机技术挑战,主要有八方面:1.燃烧系统2.控制系统3.燃料系统4.燃机安全系统5.余热锅炉6.排放处理7.储氢输氢8.材料与制造

民用航空发动机报道

我国航空发动机从建国开始,已有70、80年的历程,设计与制造方面基本具备了独立设计、制造的能力。但国内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和国外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所以工业化鉴定要跟国际接轨的话,在将来会越来越多地用到这个概念,主要还是提升产品的制造符合性和合格率。

在国内工业化鉴定名词还算比较新,而在国外也不算太新的概念。工业化鉴定翻译过来 “工业化验证文档”,意思是通过文档和表格,把发动机制造的符合性规范起来。

未来低成本制造是航空发动机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所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实现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道路上的必经之路。同时,一个成熟的航空发动机型号考核其设计与工艺的先进性及合理性,工业化鉴定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民用航空发动机会场从零碳氢能航空动力、人工智能、工业化鉴定、焊接技术、燃气涡轮仿真、涡轮转子、数字化装配、先进材料、低成本及增材制造等主题展开讨论。分别是:“氢燃料航空发动机发展现状&未来趋势”、“航空发动机制造中的焊接新技术”、“先进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民用涡轴发动机转子堆叠装配关键技术”、“涡轮转子需求”、“航空增材制造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思路及实践”、“航空发动机数字化装配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航空发动机制造中的焊接新技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关键部件修复与评估技术”、“用于工业燃机中的新型高温合金等精彩主题分享”!

联系我们

Lily Li

T:+86 21 5221 7089

M:+86 153 0183 0475

E:Lily.li@speyevents.cn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10月全国氢能政策汇总

10月全国氢能政策汇总

10月,国家层面发布了5项氢能政策,地方发布了28项氢能政策。这些政策从资金扶持、区域布局、技术创新等多方给出了政策引领。
晋陕蒙等煤炭主产地都把目光投向TA!

晋陕蒙等煤炭主产地都把目光投向TA!

至此,晋陕蒙三个头部产煤省区以及宁夏、山东等主要煤炭产地,均已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记者注意到,在“双碳”目标下,氢能被多个煤炭产地视为减碳脱碳、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从地方政府到主力煤企纷纷加速布局。
四川省:8000辆氢车!80座氢站!1000亿产值!

四川省:8000辆氢车!80座氢站!1000亿产值!

到2030年,培育国内领先企业30家,覆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初步形成集研发创新、装备制造、运维服务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达8000辆,氢能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初步建立,建成多种类型加氢站80座;
中石化首个兆瓦级“绿电制绿氢”项目转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中石化首个兆瓦级“绿电制绿氢”项目转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10月30日,中国最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中国石化首个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的核心设备——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完成吊装,这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转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徐春明院士这样谈氢能

徐春明院士这样谈氢能

氢能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有竞跑规则,引导氢能产业链良性发展。否则,“各有各的招”“各有各的路”的野蛮生长会破坏氢能行业发展。同时,在目前技术、产品百花齐放的过程中,设立技术、工艺、材料的规范和标准,可以防止竞争中的内耗。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