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进入“烧烤”模式:气候变暖前所未有,能源转型却面临挑战……

2022-07-21 15:26  浏览:  

“32岁快递员患热射病住进ICU,仍在昏迷中”、“浙江多人确诊热射病,已有人因此死亡”、“四川华西医院1天收治3例热射病”……

近日来,全国持续性高温已成为“顶流”话题。中国气象局表示,截至7月12日,我国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天,覆盖国土面积达502.1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全国共有71个国家气象站的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多地日最高气温达44℃ 以上。

受高温天气影响,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等7个省级电网以及西北电网用电负荷均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因温高少雨,浙江东部、河南西部、陕西南部等地土壤墒情偏差,部分地区旱情持续乃至进一步恶化。

如此“夸张”的高温天气已然对全国造成了恶劣影响,但令人担忧的是,据国家气候中心预计,此种高温还会继续,甚至更为严重。

事实上,当下面临极端天气情况的国家远不止中国,放眼全球,今年6月,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等地的日最高气温超过40℃;法国、西班牙、美国和日本等国多个城市刷新高温纪录;美国中部和东部高温警报影响人口约1.25亿,超过美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德国勃兰登堡州因极端高温加剧干旱而引发森林火灾……

面对近期全球性极端天气,中国气象局明确指出,全球变暖是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就此而言,目前全球各国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的进程无疑又增添了一份紧迫性。然而,在如此极端的气候条件之下,能源转型之路已然没有那么容易,甚至挑战日益加剧。

全球红色警报

“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中国气象局指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气候系统不稳定加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之为‘全人类的红色警报’。”

2021年,IPCC曾发布史上最严厉警告称:2019年,科学家预测全球升温1.5℃的时间线在

2030年至2052年之间,但到了2021年,科学家预测全球升温1.5℃的时间线将提前至2024

年至2040年之间——全球快速升温已“无法避免”,极端天气将大幅增加。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发布文章称,当前气象学家已连续第三年预测拉尼娜现象,即如今可能发生罕见的“三重”拉尼娜气候事件,这将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对此,研究人员警告说,更多拉尼娜事件将增加东南亚发生洪水的几率,增加美国西南部发生干旱和山火风险,并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形成多种飓风、气旋和季风模式,以及引发其他区域的天气变化。

伴随全球变暖,类似“三重”拉尼娜气候事件可能会更加普遍,这无疑揭露了全球变暖与拉尼娜事件之间的联系。若事实真是如此,对人类而言,未来将要面临的极端气候问题恐怕已超出想象。

能源转型挑战加剧

事实上,面对全球变暖的问题,人类并非无所作为。众所周知,从《巴黎气候协议》到如今席卷全球的“碳中和”蓝图,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或多或少践行着向低碳绿色能源转型的责任,节能减排已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高度共识。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已成为能源转型浪潮中的主力军,并正在加速推动中国以及全球各国“碳中和”目标的达成。

但即便如此,科学家还是对全球升温进程持以悲观态度,这其中根本性的原因或许是当前全球新能源普及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若能够加快新能源装机的速度与数量,早日实现能源转型与“碳中和”,似乎就可以压制全球升温的进程。

理论上的确如此,但在当前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无论新增新能源装机,还是存量新能源装机,都面临着巨大的运营挑战,这无疑增加了全球能源转型的效率与难度。

以光伏发电为例,在连续暴晒的极端高温条件下,光伏电站的组件温度可达70℃以上,其内部电池的工作温度可能更高,导致光伏组件输出功率降低,严重影响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此外,高温所导致的光伏电站起火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而到了暴雨洪涝频发的季节,光伏电站同样会因天气原因造成发电量骤减,此外还可能会被大水淹没而导致整站泡毁。再比如冬季冰雹气候影响下,被砸的光伏组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损伤,如玻璃破损乃至被击穿,或者造成电池隐裂,将影响发电收益,严重者,整座电站会被冰雹破坏的无法正常运营。

光伏电站的运营周期长达25年以上,在此期间,电站经历几次极端天气几乎是必然之事。但如今伴随全球变暖愈发严重以及拉尼娜等气候事件,暴雨、洪涝、雷暴、冰雹、台风、暴雪、沙暴、高温等各类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电站的发电量损失及资产损毁已然成为了新能源带领全球实现能源转型的一道无法忽视的考题。

有分析表示,“不管现在我们做什么,未来三十年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基本是确定的,即全球极端天气将变成新常态。我们现在做所有的事情,影响的其实是未来三十年以后的气候。”

如此看来,新能源电站在多样化、极端化气候条件下的可靠运营能力,将是广大光伏从业者从现在开始亟需重点关注的关键课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2022年中国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在线召开

2022年中国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在线召开

9月1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22年中国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极端天气常态化拉响能源安全警报

极端天气常态化拉响能源安全警报

2022年入夏以来,全球多个国家遭遇了罕见的热浪和干旱袭击,欧洲多地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这股热浪在炙烤大地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冷思考。面对极端天气或将常态化的趋势,全球如何有效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善用核能优势 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更好赋能

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善用核能优势 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更好赋能

核能,作为安全、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我国能源体系清洁低碳转型,具有独特作用和重要意义。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核电产业有哪些机遇与挑战?“十四五”时期核电产业发展具备哪些优势,需要规避哪些风险?核能的多元利用发展前景如何?就上述热点问题,近日,记者专访了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
南极“末日冰川”融化速度加倍 恐将导致海平面上升3米

南极“末日冰川”融化速度加倍 恐将导致海平面上升3米

世界上最大冰川之一正“岌岌可危”。根据近日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项研究,科学家们发现,由于温暖的深水密集地将热量输送到今天的冰架洞穴,并从下方融化冰架,南极洲西部阿蒙森海的思韦茨冰川(也被称为“世界末日冰川”)融化的速度比之前认为的要快,恐将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3米。
全球变暖降低农作物产量,降低生物能源碳捕集技术有效性

全球变暖降低农作物产量,降低生物能源碳捕集技术有效性

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大多数排放模型分析都认为本世纪后期需要实施负排放技术。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