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为何一再否定氢能

2022-05-21 14:46  来源:第一元素网  浏览:  

埃隆·马斯克又发表了惊人的言论,这一次他的目标是氢能。在一次有关汽车的产业论坛上,马斯克发表了上述言论。而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氢能的不屑了。2020年,马斯克就在推特上表示燃料电池是傻瓜销售,并且在当年马斯克还补充说,氢燃料电池的傻瓜销售毫无意义。

在马斯克看来氢能制备的电解水过程效率很低,而且氢气必须液化使用,能耗太高。而这一次马斯克反对氢能的点在与储能效率太低,液化氢需要大型储罐,占地面积太大。

马斯克不是第一个反对氢能的公众人物,此前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就在推特上表达了对氢能的不满。他写道:“应该尊重科学,钢铁、化工等领域都需要氢能,不应该把绿氢用在交通运输的领域。”马斯克也很快转发了这一条推特,并表示赞同。

作为车企领导人,马斯克和赫伯特有足够的理由反对氢能。目前全球车企基本明确了电动化的转型方向,而以丰田为代表的的少数日本企业则垄断了氢燃料电池的主要技术。

当然,氢能现在还不是完美的能源形势,马斯克等人的反对理由(成本高、能效低)都是成立的。但一刀切地把氢能彻底否定也并不是什么科学理性的精神。

特斯拉在澳大利亚建设了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化学储能电站,2017年建成时有100MW,2020年扩建后有150MW。目前电化学储能是缓解风电、光伏波动性的重要手段。但电化学储能收到能量密度的限制,目前只能提供几个小时的备用容量,短板明显。大规模扩大电化学储能不仅成本更高,也存在着占地面积的问题。

氢的能量密度更高,但由于考虑到成本,直接燃烧氢气用于发电实际上也是一种不经济的储能形式。目前来看,比较合理和经济的方法是:在风光大发的时间段首先为电化学储能充电,然后用多余的电力电解水制氢储能。在电力相对短缺或者需求增长的时候,首先使用电化学储能电力,在尖峰时段电化学储能耗尽之后,用氢气发电来避免更高的市场化电价。

在交通运输领域,电动汽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后已经有了和燃油车直接竞争的能力。其实仔细观察氢燃料电池的优势(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多、更轻、占用空间更少、充电更快)就能发现,相比于乘用车,长距离重卡使用氢燃料电池会更具竞争力。

目前氢能企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企业)已经开始提前布局氢能重卡的技术储备。部分传统车企和许多初创企业企业也开始压住氢能重卡。

技术进步和产业规模化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推动成本下降的主要路径。氢能的发展目前还在起步阶段,技术进步还有许多空间,未来的不确定性即代表了负面,也有积极的正面。至于马斯克反对氢能是出于技术层面的判断,还是彻底的“屁股决定脑袋”,可能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中央财政1:1:1补贴,郑州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若干政策(征求意见)

中央财政1:1:1补贴,郑州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若干政策(征求意见)

近日,郑州市工信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郑州市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能源大省山西加快应用能源新宠“氢能”

能源大省山西加快应用能源新宠“氢能”

山西拥有中国最大的焦化产能,焦炭年产量1亿吨左右。焦炭生产的副产品焦炉煤气含氢量约60%,可提取氢气140亿立方米。从黑色焦炭到绿色氢能,焦炉煤气制氢的低成本给山西带来更多可能。
国内首台百千瓦级船用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通过型式认可

国内首台百千瓦级船用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通过型式认可

6月15日,国内首台百千瓦级船用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型式认可证书颁证仪式在宁波举行。中国船级社向国家电投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氢科技”)颁发了FCPS-S120船用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型式认可证书,这标志国氢科技在氢燃料电池技术应用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济南公交第一加氢站启用,氢燃料车将跑上更多公交线路

济南公交第一加氢站启用,氢燃料车将跑上更多公交线路

6月15日,济南公交集团举行济南公交节能宣传周暨第一加氢站启用活动,这也标志着全国首个由公交企业独立建设运营的加氢站正式启用。
发改委高技术司、能源局科技司组织召开推进氢能在电力领域示范应用专题座谈会

发改委高技术司、能源局科技司组织召开推进氢能在电力领域示范应用专题座谈会

为贯彻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6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组织召开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座谈会(第三场)——推进氢能在电力领域示范应用专题座谈会,会议重点研究了氢电耦合、氢储能和燃料电池综合能源供应相关政策,以及标准规范制定、核心技术装备创新等情况,并对推动氢能在电力领域的应用提出意见建议。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