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核能合作向纵深推进 台山核电1号机组成三代核电EPR全球首堆,超千亿元核循环项目有望年内签署商务合同

2018-01-19 13:45  浏览:  


台山核电站全景

法国总统马克龙就任后的首次中国行,推动两国在核能领域的合作大步迈上新台阶。

1月9日,中法两国在北京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联合声明》,其中有三项关于民用核能合作的重要内容:台山EPR核电、800吨核循环项目、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目前这三个项目均进展喜人,其中台山核电1号机组已进入装料和并网发电的“倒计时”,核循环项目距离最后的商务合同签订则只差“临门一脚”,而中法深度参与的英国数十年来新建的首个核电项目——欣克利角C核电站也已开工,同时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当前已进入英国通用设计审查(GDA)第二阶段。

公开信息显示,台山核电是迄今为止中法两国在核能领域的最大在建合作项目,总投资约502亿元人民币。而参照法国阿格核循环厂建设的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投资更是超过千亿元,项目计划2020年开工,2030年左右建成。这两个总投资额超过1500亿人民币的巨型项目,正在让中法两国的核能合作变得更加紧实。

中国建起EPR标杆工程

作为法国三代核电技术的“拳头”产品,EPR技术在引进中国建设台山核电之前,已在芬兰和法国本土开建,分别为2005年5月开建的芬兰奥尔基卢奥托核电站和2007年底开建的法国弗拉芒维尔核电站3号机组。台山核电1号机组于2009年9月开建,开工时间比上述两个项目分别晚近四年和两年。

虽然起跑晚,但台山核电却“后来居上”,成为世界EPR核电工程的领跑者和标杆。

2012年9月12日,台山核电1号机组实现穹顶吊装,从核岛FCD到穹顶吊装,该机组仅用时24个月。完成相同的工程进度,奥尔基卢奥托核电站用时48个月,弗拉芒维尔核电3号机组用时大约5年半。

台山核电五年前完成的穹顶吊装节点已经证明,其建造工期较国外在建同类型电站缩短了近一半。而过去两年,中国、芬兰和法国的三台在建EPR机组都先后完成了冷试节点,不过台山1号机组依然领先。

中广核旗下核电上市公司中广核电力2017年底发布的公告显示,台山1、2号机组预计分别将于2018年、2019年投入商运,均领先于芬兰和法国的EPR项目。

即将成为世界首个投产的EPR机组,台山1号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月9日,在中法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台山核电1号机组成为EPR全球首堆工程。当天,中广核还与法国替代能源与原子能委员会(CEA)签订了核研发技术领域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核反应堆技术、先进燃料和材料、燃料循环后端等方面深化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世界主流三代核电技术首堆项目中,AP1000首堆在中国三门、EPR首堆在中国台山、华龙一号首堆在中国福清。换言之,中国东南沿海在建的核电项目不仅占据了全球在建核电规模的三分之一,更在引领世界核电产业的发展。

首堆对核电技术走向世界市场至关重要,可以称为“教科书”。中国的首堆机组们“给力”与否,将直接影响华龙一号、AP1000、EPR技术的出口前景。

在中广核董事长贺禹看来,台山核电“后来居上”“得益于多重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贺禹表示,首先,中广核作为项目牵头方,拥有30多年不间断开展核电建设和运行积累的丰富经验。其次,中法之间在核电领域建立了长期的、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第三,台山核电项目建设集合了当今世界上核电建设经验多、能力强的重要参与者,并与其中9家主要参建单位建立了高层协调机制,以台山核电成为EPR首堆为共识全力开展工作。最后,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并充分借鉴了芬兰、法国项目的经验反馈。

在业界看来,与法国在核电领域合作三十多年,从引进大亚湾核电到合作建设台山核电,再到英国建设核电站,中广核完成了从“徒弟”到“伙伴”的角色转型,这样的合作经历和积累,也为华龙一号走出国门奠定了扎实基础。

核循环项目有望年内“落锤”

作为迄今为止中法核能合作的“最大一单”,中法核循环项目也出现在两国元首见证“签字”事项之列。

虽然中核集团1月10日发布的消息并未透露与新阿海珐集团签署的相关协议备忘录具体细节,但新阿海珐集团1月9日发布的消息显示,这份备忘录的核心内容正是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新阿海珐集团和中核集团还在这份备忘录中重申,将尽快完成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合同的谈判。

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1月9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阿海珐和中核集团的合作项目已经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磋商,该项协定有望在2018年春天签署。

记者从业内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中法核循环项目当前已完成技术和商务谈判,目前处于价格谈判阶段,重点在于技转费用。

核循环是将核反应堆发电使用后的燃料经过处理后提取铀、钚材料并重新制成燃料,再送入反应堆使用的过程,是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连接压水堆与快堆的必由之路。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确定了核燃料“闭式循环”与“发展核电必须相应发展后处理”的技术路线。“后处理+快堆”的多次核循环系统,正是我国核能发展“压水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的第二步目标。

在近两年出台的《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核安全“十三五”》等一系列规划中,核循环产业始终是高频词。

数据显示,一台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每年产生约20-25吨乏燃料,按目前我国核电规划预测,到2030年将累计产生23500吨乏燃料,离堆贮存需求将达到15000吨,核电规模化发展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快核燃料循环产业发展。

但现实是,我国近年来虽然在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基础能力建设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但后处理技术整体上仍落后于世界核能强国。例如,法国目前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为1700吨/年、日本为1000吨/年、俄罗斯为400吨/年、印度为330吨/年,而我国目前仅为60吨/年。

承担中法核循环项目选址、中法合同谈判以及项目立项等前期工作的中核瑞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薛维明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后处理相关的高放废物玻璃固化技术、关键工艺设备及材料、远距离维修和自动控制等方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不小差距,研发速度和实际需求之间矛盾突出。

据了解,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由中核集团负责建设,法国阿海珐集团承担总体技术责任,项目具备三方面功能:一是每年处理国内核电站卸出燃料800吨,通过核循环提高铀资源利用率;二是建设乏燃料离堆贮存中心,一期贮存能力为3000吨,对核电站卸出的燃料进行集中贮存与后期管理;三是将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实现高放废物长期管理的固有安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中东局势升温:以色列警告伊朗 美伊重启核协议谈判陷僵局

中东局势升温:以色列警告伊朗 美伊重启核协议谈判陷僵局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蒂布扎德3月1日说,以色列指责伊朗攻击以色列货轮是无中生有。他还说,除非美国尊重已经达成的核协议,否则不可能同美国展开双边谈判。
国际能源署: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5.8%

国际能源署: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5.8%

国际能源署2日发布《全球能源回顾: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说,过去一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5.8%,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年度降幅。
自然资源部举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年成果发布会

自然资源部举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年成果发布会

十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不断完善自然资源政策、强化创新驱动,组织有关方面推动找矿突破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方面情况,今天,我们有幸邀请了自然资源部地勘司司长于海峰、科技部社发司二级巡视员徐俊、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副主任覃家海,请他们三位领导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东京电力公司宣布:日本福岛核电站3号机组乏燃料棒全部移出

东京电力公司宣布:日本福岛核电站3号机组乏燃料棒全部移出

东京电力公司2月28日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乏燃料池中的乏燃料棒已全部移出。这也是2011年福岛核事故中堆芯熔毁的三个机组中第一个移出所有乏燃料棒的机组。同样堆芯熔毁的1号和2号机组乏燃料池中仍然保存着上千根乏燃料棒。
科学家将测试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燃料

科学家将测试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燃料

英国一个首创性的反应堆正准备开始关键的燃料混合试验,最终为ITER提供动力,ITER是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实验。核聚变是一种为太阳提供能量的现象,如果物理学家能在地球上加以利用,它将是一种几乎无限的能量来源。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