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油气开发将引领海洋工程新时代

2018-01-10 09:37  浏览:  

海洋面积占据我们所居住星球表面积的71%,海洋资源开发具有巨大潜力。在陆地资源开发趋近饱和的今天,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将大大造福于人类。也正因如此,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临海国家纷纷提出相应的海洋强国战略,也拓展了海洋资源开发的外延和内涵,当前最热闹的要数海上油气行业,以及未来前景看好的海上新能源、海上旅游、海洋空间利用、海洋生物科技等相关产业。

今天的海洋工程产业体量已相当庞大,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但海洋工程产业一被提及,人们首先想到的仍是海上油气开发工程。事实上,海洋工程产业正肇始于海上油气开发工程建设。与海上油气资源开发相关的海洋工程业务,绝对是当今世界海洋工程产业舞台上的第一主角,其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雄霸海洋工程产业。

依托海上油气开发的海洋工程可分为浅水和深水业务,两者在产品内涵和技术特性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上世纪80年代以前,海洋工程基本都是浅水业务。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深水油气开采的兴起,深水海洋工程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其市场容量直追浅水工程且大有取而代之之势。

浅水常规油气开发早已跨过百年,近年来鲜有重大勘探发现。近10年来新发现的油气田60%位于海上,且深海比重逐年增大。有专家预计未来全球油气田储量40%都将集中在深海。对于浅海油气开发,笔者认为,除波斯湾还有数十年的活跃期外,其他浅海油田在未来二十年内将先后走向“暮年”,今天我们看到的一座座灯火辉煌的“海上钢铁城”,二十年后许多都将变成“海上楼兰”,基于浅水常规油气开发的海洋工程业务届时将无奈落幕。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浅水常规油气开发工程“寿终正寝”时,浅水海洋工程产业还有最后一场盛宴——拆除工程。

基于海洋石油开发的海洋工程产业与石油价格的关系犹如船与水的关系,“水涨则船高,水落则船低”。从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短短半年时间,布伦特原油价格从110多美元/桶一路狂跌至50多美元/桶,经历短暂反弹之后,在2016年1月20日跌至27.11美元/桶的冰点,至今徘徊在60美元/桶上下。

海洋工程曾作为新兴产业被中国、巴西、韩国、新加坡、挪威等许多国家的政府寄予厚望。然而,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从浅水挺进深水的关键时刻,持续低迷的油价引起的蝴蝶效应,致使基于油气开发的海洋工程产业一夜间从“热火朝天的盛夏”跨入“冰天雪地的寒冬”。最近美国人又奏出稠油革命成功的凯歌,更令世界海洋石油企业心惊胆战。甚至连海洋工程巨头如韩国三星、现代和大宇等都因过度沮丧而失去了方向感。

笔者认为,当前海洋工程的危机实际上是海洋石油工程的危机。那么,基于油气开发的海洋工程是否还有再次火热的机会?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那么,海洋油气的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无论是面对页岩气还是新能源的挑战,海洋油气的有效战略都是降低成本。科技创新是降低成本的根本手段,海洋油气与页岩气、新能源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赛,因此海洋工程开启未来模式的钥匙就是科技创新。重点就是通过科技创新助力石油公司解决海洋油气开发的高成本问题。

海洋油气工业将何去何从?浅水海洋油气因资源趋于枯竭而由盛转衰,但处于少年期的深水油气让人充满期待。当前深水油气开发的技术方向呈多元化,墨西哥湾的主流模式是TLP(张力腿平台)和SPAR(单圆柱形平台),北海和巴西海域以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和Semi(半潜式平台)为主,西非海域则偏爱FPSO。水下生产系统具有成本低、建造周期短等优点,在油价低迷期更有脱颖而出之势,深水油气开发的未来方向应该是水下生产系统+FPSO的开发模式。

对海洋工程企业的战略决策者而言,相比于对开发模式从水面向水下发展的认识,更重要的认识是海洋油气开发的智能化。笔者坚信海洋石油工程产业为人类创造价值最有潜力的增长点,就是帮助石油公司实现海洋油气的智能化生产,以大幅降低海洋油气开发成本并提高安全性。因此如何打造智能化工程设计和建造能力,是海洋工程企业当前必须谋划的重要战略,攻克如何实现海上油气生产的智能化,开创智慧海上油田时代,是海洋工程企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

无论是采用浮式平台还是水下生产系统,海洋石油开发都将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笔者大胆预测,未来海上油田生产的场景是: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空无一物,油气生产在海底下静悄悄地进行,在油田群处理中心的FPSO上仅有几名看守工人,主要的监控和作业都在数百公里外的陆上通过远程操作完成。

海洋石油开发的智能化将重构海洋工程产业生态系统,对海洋工程的产业结构造成颠覆性影响。在智能化时代,智能化能力将取代工程能力成为海洋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软件开发企业等IT或AI类企业将会比传统海洋工程企业具有更多的话语权。

在GE、华为等自动化企业和IT企业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染指海洋工程核心主业之时,传统海洋工程企业可以通过收购自动化设备和软件开发企业补强智能化方面的短板,主动向智能化方向转型。

在浅水油气工程风光不再之后,海洋工程产业的主角可能由深水油气工程、海上风能工程、海上可燃冰工程和海洋空间利用工程等先后担纲,如果油价能维持在70美元/桶以上,数年后深水油气工程将自然接力浅水油气工程,成为海洋工程行业的下一代主力。海上可燃冰资源丰富且是清洁化石能源,当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时,海上可燃冰开发必将开启海洋工程的新时代。

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在政府大力推动和扶持下,海洋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海浪能、温差能等可再生能源走向全球能源的舞台中央是必然事件。其中海上风能工程很有可能在未来20年内超越海洋油气工程,成为海洋工程最大的子产业。而随着陆上矿产开发接近需求的临界,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势必提上日程。此外,海洋空间利用、海上旅游也完全可能在合适的时机登上历史舞台。

海洋经济时代的开启必将使海洋工程产业呈现齐头并举的多元化局面,但人类在不同时代对海洋资源利用的转变,将使海洋工程产业的核心业务不断转移。无论海洋工程的核心业务向何处转移,海洋工程的智能化都毋庸置疑,海洋工程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和预测这些变化以保持战略前瞻,以便未雨绸缪主动出击,化挑战为机遇,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

(作者均系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战略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以区域能源革命为抓手,协调推进能源革命与区域发展

以区域能源革命为抓手,协调推进能源革命与区域发展

能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始终是我国面对的重大议题之一。虽然各地区在能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区域发展差异显著,区域内存在不同类型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因地制宜推进能源革命。
能源转型的历史契机:“两会”碳中和成为热议焦点

能源转型的历史契机:“两会”碳中和成为热议焦点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两会期间,能源电力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碳中和问题建言献策,并在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建设非化石能源友好型电力系统和发展储能产业等方面提出建议。
两会能源最强音 | 中国石油王宜林:油气供应安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两会能源最强音 | 中国石油王宜林:油气供应安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集团原董事长王宜林围绕大家关心的碳中和与能源转型问题,就在新形势下如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两会热点 | 能源领域该如何破难题、化风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两会热点 | 能源领域该如何破难题、化风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为能源领域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确立了前行航标。“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在安全保障中加快转型发展,加强科学谋划和统筹协调”。国家能源局局长、党组书记章建华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席话,语气坚决、掷地有声。
两会前瞻 |“碳中和”将成为核心议题

两会前瞻 |“碳中和”将成为核心议题

2021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即将召开。在“3060”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本次两会代表委员们的两会议题也集中围绕着“碳中和”的话题展开。不仅光伏、风电等“传统”可再生能源话题不断,更有氢能、地热、绿证等新话题开始受到关注。当然,油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安全有序发展,依然也是项管代表委员的关心议题。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