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支持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水,后禁止日本食品进口

2021-04-14 16:20  来源:华尔街见闻  浏览:  

美国一边称日本排废水“惯例,并且安全”,一边由于“因放射性核素污染”,指示相关部门应对日本产品进行扣留,而无需进行物理检查。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10年后,日本政府周二决定将含放射性物质的核废水排入大海。据《国际金融报》,对此美国核管理委员会的说法是,这种做法“惯例,并且安全”。

当地时间12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日本政府向海中排放福岛核电站核废水的决定是透明的,该做法似乎符合全球公认的核安全标准。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甚至在推特上说:“我们感谢日方在决定处理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问题上所做出的显而易见的努力。”

但美国一边又是支持又是“感谢”,另一边则已经对日本产品进口严加监督。

美国食药监局(FDA)3月份再次修订了其99-33进口警示,由于“因放射性核素污染”,相关部门应对日本产品进行扣留,而无需进行检查。FDA强调:“由于与辐射和核污染有关的公共卫生问题,FDA已加强对日本管制产品的监视。”

 

据FDA公告,涉及日本青森县、福岛县、宫城县、长野县、枥木县等多地。

所以,真的“安全”吗?

昨天华尔街见闻的文章中写过,经过处理,核废水当中的绝大部分放射性元素都可以清除,但然而有一种放射性物质“氚”,却是没有办法清除的。东京电力公司称,会把废水里氚的浓度稀释到日本国家标准的1/40,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饮用水标准的七分之一,不会对海洋造成污染。但这些都只是日本一方面的说法,这些表述是饱受争议的。

与此同时,已有核专家指出,“放射性氚是废水中唯一的放射性物质”的说法不实。废水中还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碳14,其半衰期为5370年,可以进入一切生物体内,可能会损害人类DNA。

美国《科学》杂志去年曾撰文表示,在福岛核废水中,虽然氚的含量处于最高水平,但它不容易被海洋动物和海底沉积物吸收。反而是碳14、钴60和锶90这三种放射性同位素,需要更长的时间降解,并且很容易进入海洋食物链。这些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具有潜在毒性,能在很长的时间维度上,以非常复杂的方式影响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此前对美国的表态做出评论: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和废水处置问题事关国际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国际权威机构和专家明确指出,福岛核电站含氚废水排入海洋,将对周边国家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同时现有经过处理的废水中仍含有其他放射性核素,需进一步净化处理。美方向来重视环境问题,希望美方在真正的环境问题上对事不对人,不要让重视两字被打上引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伊朗总统鲁哈尼就伊核协议谈判进展态度乐观

伊朗总统鲁哈尼就伊核协议谈判进展态度乐观

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8日说,他对重新恢复履行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谈判进展感到乐观,称已大致达成解除对伊朗主要制裁的协议。
美最大成品油管道遭网络袭击后,汽油价格飙升或殃及夏季出行季

美最大成品油管道遭网络袭击后,汽油价格飙升或殃及夏季出行季

近年来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事件逐步增加,因为这往往可以对经济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因成品油管道输送系统受到网络攻击,美国汽油价格在10日刷新三年新高——每加仑2.217美元。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官网发现,美国最大的成品油管道系统Colonial Pipeline 9日在声明中称,该公司7日受到了勒索软件的攻击,被迫使部分运营系统离线以遏制威胁,所有管道运输暂时中断,正在积极恢复这些系统。
网络攻击致美国最大的燃料管线其中之一停运

网络攻击致美国最大的燃料管线其中之一停运

目前还不清楚这次攻击是否针对Colonial的工业控制系统,或者是否涉及勒索软件或恶意软件。总部位于乔治亚州阿尔法雷塔的科隆公司表示,它已经聘请了一家 "领先的第三方网络安全公司来调查该事件的性质和范围,并已与执法部门联系。
水电可以帮助美国东北部各州以较低成本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水电可以帮助美国东北部各州以较低成本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马萨诸塞州最近通过了一项气候法案,为该州设定了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该法案是东北部各州为在本世纪中叶之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多达80%至100%而做出的若干成功立法的努力之一。
美国“气候承诺”能兑现多少?

美国“气候承诺”能兑现多少?

重返《巴黎气候协定》、推动“绿色新政”、主持领导人气候峰会、提出新的减排目标……自上台以来,美国现任政府一反前任政府的气候政策,对全球气候治理表现出极大热情。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