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能源(集团)500强榜单出炉!

2020-12-18 14:55  来源:中国能源报  浏览:  

日前,由中国能源报社与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共同组织实施的研究评价项目——2020“中国能源(集团)500强”榜单重磅发布,项目旨在通过客观、公正的梳理,厘清我国能源产业格局、确定能源集团的市场地位。

2020年,面对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加速等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国能源(集团)500强”(以下简称“500强”)作为能源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动力的同时,抵御住了各种风险,整体上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势头,成为助力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年相比,本届“500强”有延续,也有新特征。

该项目已连续开展11届,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和肯定。“中国能源(集团)500强”采用国际通用评价方式,以能源集团上一年度营业收入为评价标准。数据主要来企业自报、相关机构或企业公开的财务数据。

1、“500强”营业收入总额创新高

2020年“中国能源(集团)500强”入围门槛14.84亿元,较上年略有下降(如图1所示)。“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到24.3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7万亿,同比增长7.51%,增幅下滑4.4个百分点。“500强”营业收入总额保持逐年增长态势,但从2018年开始增长幅度有所下滑(如图2所示)。

能源的生产消费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2019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与此相应,能源消费总量48.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3%。“500强”聚集了能源领域的头部企业,它的发展速度既反映了经济运行和能源产业的总体情况,也显著高于能源产业的整体发展速度。

▲图1 近5年“500强”入围门槛(单位:万元)

▲图2 历年“500强”营业收入总额和增幅

2、榜单前十企业趋于稳定

2020年“中国能源(集团)500强”前十强企业名单与上届相同,仅个别企业名次略有变化。前十强中有8家为实力雄厚的央企,其余两家也是地方大型国有企业,上述企业在榜单中的位置趋于稳定,在不考虑大型能源企业兼并重组的情况下,很难有企业能够打破这一格局。

如表1所示,前十强入围企业连续三年保持不变,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以30.03万亿的营业收入水平蝉联第一,这也是“500强”发布以来,中石化第9次荣登榜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稳居前三,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保持第四名。

前十强中,名次发生变化的只有两家企业,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集团”),前者从上一年的第7名上升至第5名,后者则从第7名下滑至第5名。中化集团也是前十强中唯一一家营业收入下滑的企业,其他9家企业均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

事实上,“500强”前20强也有类似的趋势,近三年来,入围企业基本没有变化,仅后10家企业排名变动略微大于前10企业。本届榜单中,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取代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进入前20名,其他入榜企业与上届相同。“500强”前20强中,除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其余19家企业全部为央企或国企。

表1 “500强”前20强

3、国有企业复苏

2020年入围“500强”的国有企业(包括央企)数量在连续5年下降之后开始回升,由上年的170家增加至179家,民营企业(包括外资、中外合资、港澳台资企业)入围企业数量则由330家下降至321家(如图3所示)。

规模上,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总额19.59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增长7.01%;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总额4.7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0.42万亿元,同比增长9.62%;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占“500强”的比重分别为80.50%和19.50%,与上年基本持平。事实上,从2017年开始,二者在“500强”中的相对份额基本稳定在上述水平(如图4所示)。

尽管在营业收入规模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占“500强”的比重趋于稳定,但从企业平均收入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差距在逐步扩大(如图5所示)。本届“500强”国有企业平均营业收入1094.68亿元,民营企业平均营业收入147.88亿元,前者是后者的7倍多。由于各种原因,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先天上融资成本较高、抗风险能力较低,当大环境不好的时候,更容易“受伤害”。

▲图3 历年“500强”入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数量(单位:家)

▲图4 历年“500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占比

▲图5 历年“500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单位:亿元)

4、千亿规模企业大幅增加

2020“中国能源(集团)500强”营业收入水平达到千亿级的企业由上年的36家增加到41家,同比增长近14%,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电力行业增加2家,综合类增加2家,燃气行业增加1家。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新晋千亿级规模企业行列。

营业收入达到百亿级的企业由上年的166家增加至176家,其中石油行业增加5家,电力行业减少1家,煤炭、新能源、节能环保、综合类各增加1家,燃气行业增加2家。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蓝天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进入百亿规模企业行列。

万亿级规模的企业仍然只有3家,分别为中石化、中石油以及国家电网。排名第4的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营收水平同比增长4.98%至7508.57亿元,距离万亿大关仍有距离(如图6和表2所示)。

▲图6 历年“500强”企业规模分布情况

表2 “500强”各行业企业规模分布情况

5、节能环保快速发展

2020“中国能源(集团)500强”各行业分布情况较上年有较大变化,其中,节能环保行业入围企业数量同比增加50%,由上年的10家上升至15家。电力行业入围企业数量较上年增加3家至138家,重回第一;相应地,煤炭行业退居第二,但仍然有122家之多;石油行业入围企业数量较上年增加13家,达到82家,排名第三;新能源行业入围企业数量较上年减少9家至81家,排名第四;综合类能源企业增加至37家,排名第五;燃气行业入围25家,排名第六(如图7所示)。

目前,国家节能环保政策日益趋严,从根本上推动了节能环保产业和相关企业的发展。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推进污染防治,壮大绿色环保产业,这为整个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定了基调。“十三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仅前四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约13.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2019年底,我国单位GDP能耗为0.49吨标准煤/万元,是发达国家的2倍,仍存较大下降空间。

近年来,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5%左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盲目扩张、风险防控意识不足等,导致整个产业在去年上半年集中爆发危机。在这场危机中,民企尤为困难难,不少民企主动“输血”,引入国资,截至目前,已有数十家省级环保企业成立。不管是“救场”,还是分食“蛋糕”,“国家队”的快速进场正在重塑节能环保产业格局。

图7 近两年“500强”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6、山西省入围企业数量蝉联第一

从各省、市(自治区)入围企业数量上看,山西入围企业57家,较上年增加5家,再次超越山东,蝉联第一。山东省入围企业51家,较上年增加3家,排名第二,上升一个名次;江苏省入围企业48家,较上年增加2家,排名第三,上升一个名次;广东省入围企业44家,较上年减少6家,排名第四,下降两个名次;北京市入围企业37家,较上年增加1家,排名第五,与上年持平;浙江省入围企业37家,较上年增加5家,与北京并列第五,上升2个名次。上述6省是榜单中入围企业数量超过30家的区域,其余25个省、市(自治区)入围企业数量均在20家以下(如图8所示)。

▲图8 各省、市(自治区)入围企业数量

7、过半省、市(自治区)量、质齐升

从各省、市(自治区)营业收入总额上看,达到万亿规模的省、市(自治区)有四个,分别是北京、山东、山西、广东。坐拥众多能源央企、国企的北京市依然遥遥领先,入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高达13.3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6.25%,是第二名山东省(1.83万亿)的7倍多;山西省和广东省入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分别为1.39万亿和1.05万亿,分别同比增长5.96%、3.18%。上述四省市入围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占“500强”比重为72.23%,同比下降1.01个百分点。

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4个入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实现同比增长,21个实现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安徽、北京、福建、湖北、辽宁等17个省、市(自治区)营业收入总额和平均营业收入同步增长(如图9所示),实现量、质齐升。重庆、天津、青海、内蒙古、黑龙江、海南、甘肃7省、市入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同比下滑,其中,甘肃、内蒙古、天津、重庆主要是因为入围企业数量减少所致;海南、黑龙江、青海主要是由于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下滑导致。

▲图9 各省、市(自治区)营业收入总额与平均营业收入总额同比增幅

总体而言,2020“中国能源(集团)500强”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然而,中国经济已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绿色、高效、低碳,以及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外交乃至公共卫生等一些列不确定因素急速增加,黑天鹅事件频繁发生,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能源(集团)500强”也必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中国中车风电产业链多项新技术发布

中国中车风电产业链多项新技术发布

“箕星”平台系列化产品,基于平价创新技术、数字化平台开发、模块化定制设计、低度电成本优势、中车集成产业链,以及智慧风电场运维六大核心理念,致力于风电零碳与负碳技术的突破,提高电机组全产业链质量,成为推动风电行业健康、长期、持续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7.XMW陆上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平台及其系列产品是根据我国风资源及地域情况,开发的适用于“三北大基地”中高速区域、陆上大容量大风轮直径的新产品。两种风电机组平台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中国中车风电在陆上大功率机组的产品谱系。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设施网络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设施网络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222.3万台,同比增长56.8%。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设施网络。
中国电力:到2023年底清洁能源收入占比超过50%

中国电力:到2023年底清洁能源收入占比超过50%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介绍,目前,国家电投的光伏装机规模已超过36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超过70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过1亿千瓦,均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电力是集团公司的旗舰上市公司,此次发布新战略,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提升能源效率刻不容缓

提升能源效率刻不容缓

近段时间,“拉闸限电”走上热搜,能耗“双控”成为各地有序用电的重要原因。长期来看,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提升清洁能源占比、加大电能替代力度,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但考虑到清洁能源和电能替代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通过相关技术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对于大多数工业园区来说仍是中短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国华电竞逐新能源市场 旗下千亿元级航母启航

中国华电竞逐新能源市场 旗下千亿元级航母启航

27日,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煤炭保供稳价的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统一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组成4个联合督查组,分赴晋陕蒙煤炭主产区和秦皇岛港等北方主要下水煤港口,开展煤炭现货市场价格专项督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