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世界工业之林中的参天大树

2018-08-22 10:10  浏览:  

中国自实施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40年发展历程,在过去40年中,“光伏”产业得改革开放之先机,接承全球产业梯度转移,又乘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大势,借助国内外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等,正在逐渐变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发电成本不断逼近甚至已低于化石能源。光伏产业已经快速成长为世界工业之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中国的光伏产业也已经连续多年雄居世界第一,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领先优势的产业之一。

与此同时,经过这40年来各有关方面的不懈努力,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配套环境从无到有、由劣变优,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有利于中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对完整的光伏发展大环境已经初步建立并正在逐步完善,一个中国的、可以引领全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快速成长。

产业发展环境深刻变化

(一)光伏的深远意义日益深入人心

40年前,光伏基本上还是实验室的产物,主要应用于太空以及偏远地区的供电,或应用于电子表等电子消费品中。那时光伏在普通百姓眼中还只是一个生涩的概念性词汇,发电成本极其高昂,社会认知度极低,而光伏技术的应用普及度则基本谈不上。

40年后,随着新的能源革命的来临,人类社会正在向一个全新的可再生能源时代过渡,各国都在积极行动,加速推进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产业竞争的焦点,人民群众也越来越多地了解了可再生能源、了解了光伏。从城市到农村,光伏的技术知识及其应用知识正逐步深入人心,光伏的普及度迅速提高,光伏应用正在逐步走向家庭,从而形成了光伏产业发展的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各方高度重视

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各级领导对光伏产业予以了高度关注。在科技研发方面,自1981年开始,太阳能电池及其应用开始列入国家的科技攻关计划,通过“六五”(1981-1985)到“十二五”(1986-2015)七个五年计划,太阳能电池和应用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0年以后国家又启动了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并通过电子发展基金和工业转型升级资金等渠道,分别对光伏发电的产业化技术和基础性研究给予支持,推动光伏技术快速进步。

在应用方面,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光伏系统在工业特殊领域和农村应用得到进一步发展。上世纪90年代又通过送电下乡、丝绸之路等对光伏产业给予支持,进入20世纪后,又先后实施了“中国光明工程”“西藏阿里光电计划”“送电到乡”等国家计划,同时启动了多项城市并网光伏发电和大型并网荒漠电站的工程示范;特别是在2006年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对光伏产业发展进行统筹部署。十八大后,习主席在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等国际场合的郑重承诺以及中国政府向联合国递交的国家自主减排贡献文件中,都承诺了2020年、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要达到15%、20%的能源转型目标。光伏产业则由于将在实现上述承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受到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专题调研光伏产业发展情况并做出重要批示,从中央政府各主管部门领导到各地方政府领导,很多人说起光伏产业都可以侃侃而谈,非常熟悉,并在具体工作中予以了高度关注,这在一个具体产业的发展中是不多见的。

(三)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在这40年里,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国发〔2013〕24号文件《关于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7月15日发布之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等机构支持和规范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密集出台,其范围包括了产品制造、市场应用、财税、价格、补贴、土地管理等产业发展的各个相关方面,迅速地营造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互补配套的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积极支持光伏产业及市场发展,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各省市出台了光伏相关政策已有百余项。2013年—2017年,仅国家层面的光伏政策就出台了120余项。

(四)社会舆论广泛关注

经过40年的发展,光伏产业活跃度开始迸发。当前各种与光伏产业相关的会议及有关活动遍地开花、比比皆是,密集度高时几乎天天有会议及相关活动。包括社会主流媒体在内的各类媒体和咨询机构广泛关注光伏产业直至信息爆炸的程度。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多次报告有关光伏新闻信息,“两会”召开期间与光伏相关的提案及新闻屡见报端,太阳能光伏已经成为网络的热门检索词汇,其出现频度之高令人咋舌。光伏产业正在日益深入人心,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得到极大的改观。特别是在当前光伏发电经济性不断提升,不断逼近甚至实现发电侧平价上网的大背景下,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激发光伏市场发展。光伏已经作为户用系统走进千家万户,同时在全球也催生出更多新兴市场,不仅能帮助他们推进能源结构调整,还能更好解决更多发展中国家的电力“刚需”问题。

制造及配套全面突破

(一)主要产业链生产环节齐头并进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自主研发基础上,开始引进国外电池生产线,相继成立了宁波、开放、云南、秦皇岛等机构研发生产太阳能电池,并应用于消费品、离网等系统中。进入本世纪后,在国内外市场带动下,无锡尚德等一批企业成立,开启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至2005年,我国大陆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只有200MW左右,占全球1.8 GW产量的11%,仅为日本当年产量的1/4左右,排名位于日本、欧洲之后,最大企业无锡尚德的产能刚刚进入100MW行列;中国大陆多晶硅产量约80 吨,仅占当年全球太阳能电池耗硅量2.87万吨的0.3%,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所需的多晶硅95%以上需要通过进口解决,这也正是所谓“两头在外”的多晶硅供应在“外”。

无锡尚德等企业充分利用国内的产业配套优势及国内外市场、资本和人才等基础上,快速发展壮大,也逐步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包括背板、EVA角膜、浆料等,继而带动配套产业链原辅材基本实现国产化,进而反哺主产业链。至2017年,中国大陆多晶硅产量24.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44万吨的56%;硅片产量约为90 GW,占全球总产量105 GW的83%;电池片产量68 GW,占全球总产量103 GW的67%;电池组件产量达到74GW,占全球总产量105 GW的71%。上述四个制造端主要生产环节产量均多年连续位居全球第一位,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已连续十一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各环节产量前10名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位于中国大陆。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至少有30家企业产能超过500MW、20家超过1 GW;2005-2017年,中国大陆累计生产太阳能电池近300GW。如今,每MW晶硅电池生产线工艺设备的投资已经下降至最低60万元以内;光伏发电平均建设成本由20元/W以上下降到6元/W以下;多晶硅自给率已超过50%,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发生了重大改变,并有望逐步解决电子级多晶硅进口替代问题;从2008年至2017年,每千吨多晶硅生产线投资由7-10亿元下降至1亿元左右,有些企业成本控制得更低。生成成本由2005年接近100美元/千克下降至目前的9美元/千克。

(二)配套产业链环节取得重大进展

在生产线专用设备方面:2017年中国光伏设备行业总营收超过100亿元,光伏设备相关企业数量达到80家以上,从业人员超过8000人。目前,中国光伏设备企业从硅材料生产、硅片加工、光伏电池片、组件的生产,相应的纯水制备、环保处理、净化工程的建设,到与光伏产业链相关的检测设备、模拟器等,已经具备成套供应能力,部分产品如扩散炉、管式PECVD、单晶炉、多晶铸锭炉、层压机、检测设备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出口。目前,一条100MW生产线的工艺设备的投资,仅需要50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在10年前,大约需要1.6亿—2亿元。

在专用材料方面:目前,铝浆供应已经完全实现国产化,国内从事光伏铝浆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企业有20多家;国内背面银浆市场外资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已经被打破,仅儒兴和光达两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即达到50%以上;传统的国外背板企业市场份额正在下降,国产背板供应商正在整体崛起,苏州赛伍于2014年跃居全球背板出货量第一位;我国光伏EVA胶膜已实现国产化,自给率已达到95%以上,2015年我国EVA胶膜产量占世界总量的80%以上,仅杭州福斯特一家产量即达到2.9亿平方米,约占全球市场的40%;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白压花玻璃生产国,全世界93%的晶体硅光伏组件采用中国生产的光伏玻璃;中国已经占据全球边框市场的80%左右,爱康金属连续9年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15%以上,居全球边框行业之首;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支架生产基地,中国生产的支架占据全球的份额50%以上……

(三)服务领域逐步建立健全

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全联新能源商会等行业组织之外,一批与光伏领域相关的企业联盟、分会、中介组织以及地方性行业组织不断涌现;同时,各地方也开始成立区域性行业组织,开展数据统计、标准制定等相关工作,相互协作,推动产业有序发展。与光伏领域相关的专业媒体、专业咨询机构、专业分析人士层出不穷;相关标准制修订速度正在加快、检测测试认证机构正在逐步健全……

闯出全新发展格局

(一)国内市场快速成长,装机量跃居全球第一

1978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累计装机量(含消费品)约为3.5kWp,组件售价为120元/Wp,到2005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5MW,约为全球当年新增装机量1.4GW的0.36%;其中德国、日本、美国2005年的装机量分别为837MW、292MW、102MW,中国仅为德国的0.6%。2010年中国累计光伏装机量70MW,仅为当年全球累计光伏装机量5.17GW的1.35% 。

到2017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53GW,同比增长53.6%,占全球新增装机量102GW的52.02%,连续第五年位居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第一位。

2017年,中国累计光伏装机量达到130GW,占全球累计装机量236GW的18.2% ,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累计光伏装机量第一位。

2005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95%以上出口到海外;2017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自我消化率已经超过一半,所谓“两头在外”的中国光伏电池产品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局面得到大幅度改善。

(二)国际市场格局变化加剧,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

40年里,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面对的传统国际光伏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光伏国际市场已从发达国家延伸到发展中国家,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增强,市场范围已经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其中中国、日本、印度、韩国、泰国、菲律宾、巴基斯坦、土耳其、东南亚、拉丁美洲、中东和北美均出现了较快增长;全球光伏应用市场的重心已从十年前的欧洲市场转移至中、美、日等市场,中、美、日、英合计已占据了全球市场的70%左右;新兴市场如印度、拉丁美洲诸国及中东地区也亮点纷呈。欧洲市场已从十年前占中国出口市场的70%以上下降到2017年的15%以下,亚洲市场快速成长并已在2014年实现了占比超过50%。

产业发展经验

光伏产业能取得如此成绩,与改革开放带来的各项利好分不开,与产业各界的努力分不开。

坚持规划引领,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国家从各个层面制定相关产业规划,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例如制定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发展规划、制定相关行业发展指导意见等,充分利用国内外光伏市场、资本和技术等资源,推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过去十年,多晶硅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7%。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和差异化发展,在江苏等地形成产业链相对完善的产业集群,在西北能源富集地区形成优势明显的多晶硅、单晶硅特色产业和光伏发电集群。制定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制造业整体情况向好趋势明显,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升,从规范前的几乎全线亏损回升至2016年的5.7%。

坚持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国家高度重视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通过电子产业发展基金、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国家科技专项等渠道加大对光伏产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支持掌握自主技术的骨干企业,巩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多晶硅综合能耗已从2010年的160kwh/kg以上下降至目前60kwh/kg以下的世界先进水平,高效多晶铸锭和单晶连续投料提拉技术全球领先,常规单多晶电池转换效率每年以0.3个百分点提升,性质比全球最优。中科院半导体所、天合光能、汉能集团等企事业单位研发的太阳能电池多次打破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坚持以我为主,统筹应对国际贸易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光伏产品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此过程中也受到来自欧美等各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挑战。我国光伏产业界在积极主动开展应诉的同时,也在加强内功修炼。一是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布局优化,不断提升生产能耗、产品质量和转换效率,另一方面根据产业链不同特点优化生产的国内布局,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启动国内市场,大国大市场一直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国内市场的启动可有效避免产业受到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带来的巨大影响,也可通过市场商业模式创新更好开拓国外市场;三是优化生产全球布局,采取主动“走出去”,在全球成本洼地或市场集中区域建设生产工厂,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更好接近市场,以此开辟新的贸易通道。光伏产业在近10年的贸易战中,越发奠定我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坚持市场带动,掌握光伏产业发展的主动权。40年来,我国在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基础上,也在积极扩大内需,早期主要将光伏应用于消费品电源以及偏远地区供电,解决用电“刚需”问题。近十年着主要通过“金太阳”示范工程、特许权招标、规模管理等渠道,促进国内光伏市场规模化发展,以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和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市场的推动方式也从初始投资补贴向上网电价再到现在的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配额制等探索转变。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光伏应用模式创新,推动光伏+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如“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复合应用模式,再如光伏治沙、光伏扶贫、光伏养老等,以充分发挥光伏的社会环境效益。同时,光伏产品也开始作为移动能源产品,在共享自行车等地方充分应用,极大扩大光伏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引导企业“走出去”。鼓励光伏产品出口,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发展壮大我国光伏产业。截至目前,我国光伏产品已出口至180多个国家或地区,光伏组件累计出口量达到118GW以上。推动龙头光伏企业优化产能全球布局。目前,已经有近20家光伏企业在马来西亚、德国、美国等18个国家或地区海外设立制造工厂,已建成电池和组件产能超过5GW。支持企业在海外开发光伏电站,包括开展EPC工程、合作开发光伏电站等。支持光伏企业通过海外并购等方式,快速切入国际市场。

转变发展理念,推动光伏企业转型升级。光伏龙头企业纷纷将视野转向新兴生产经营领域,加速从单纯的光伏组件制造商向为客户直接提供光伏电站建设整体解决方案转型。如部分企业不断向金融、投资领域延伸,在电站资产证券化、碳金融、新能源等方面探索开辟新的利润空间。一些企业开始向能源互联网领域拓展,通过多能互补等方式,拓展光伏应用。部分光伏制造企业借助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企业进行技改,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通过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总之,通过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整体环境已经初步建立并正在逐步完善,为中国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相信,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我们祝愿中国光伏产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续写往日的辉煌。

(作者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英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债务削减将成为今年及未来大型石油公司的关键主题

债务削减将成为今年及未来大型石油公司的关键主题

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今年将迎来一波现金流热潮,可能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因为2020年油价和石油需求暴跌导致的大规模成本削减大幅降低了许多公司的现金流平衡点。
科学家将测试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燃料

科学家将测试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燃料

英国一个首创性的反应堆正准备开始关键的燃料混合试验,最终为ITER提供动力,ITER是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实验。核聚变是一种为太阳提供能量的现象,如果物理学家能在地球上加以利用,它将是一种几乎无限的能量来源。
从旧电脑中提取的稀土磁体将在宾利电动汽车中找到用武之地

从旧电脑中提取的稀土磁体将在宾利电动汽车中找到用武之地

稀土磁体是当今许多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风力涡轮发电机到核磁共振扫描仪,不一而足。尽管稀土磁体非常普遍,但这些磁体只有一小部分在寿命结束后被回收,但宾利汽车公司参与的一个新项目旨在将这种趋势引向正确的方向,将其重新用于豪华汽车。
大型石油公司投资伊沃尔的无泵地热环路 可按需从地热中提取能源

大型石油公司投资伊沃尔的无泵地热环路 可按需从地热中提取能源

太阳能和风能是可扩展的可再生资源,但只在有太阳和风的时候才能产生能量,而不是在电网需要的时候。水电可以很好地响应需求,但它并不是真正的可扩展性,大坝的几何形状决定了运营规模。常规的地热需要火山的热量,这就限制了它在某些地方的应用,就像水电需要山地水库一样。
石油巨头BP英国石油公司大幅缩减石油勘探部门

石油巨头BP英国石油公司大幅缩减石油勘探部门

自从一年前Bernard Looney成为英国超级巨头的首席执行官以来,英国石油一直在削减其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部门的人员配置,这是其减少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并增加对清洁能源投资的一部分。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