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投资项目超100个

2018-06-27 14:29  来源:汽车之家  浏览:  

2017年动力电池行业投资火爆,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相关投资项目多达100个,总投资额超过2159亿元,涉及上游资源和材料、中游电池生产及装备及下游回收利用环节。但大量投资围绕着一些固化技术、低端领域积聚,最后可能会成为产业创新障碍。6月2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在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上介绍了中国动力电池发展情况,并给出了十点建议。

动力电池行业需要再定义。作为新能源车的“心脏”,动力电池技术发展是破解电动车里程焦虑、成本过高、性能提升等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以三元锂电池为主的纯电动发展路线需要加快创新,在技术路线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创新面临着很多困难,当前要突出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需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上游资源问题。目前电池中锂和钴材料占比较高,中国锂资源相对丰富的,但是钴资源贫瘠,在全球钴储量中中国仅占到了1%左右,随着电动车产销量的增长,上游资源瓶颈会越来越突出,需要尽早从战略上规划布局。此外,中国上游资源开发技术瓶颈也导致了资源自产率偏低,这也是影响上游材料价格的重要因素。

动力电池产能大但也面临投资虚化问题。数据显示,在电动车发展的带动下,全球锂动力电池出货量由2011年的1.08GWh上升至2017年的62.35GWh,其中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占比超过60%;2017年中国主要企业锂电池产能约124GWh,2018年底预计达到180GWh,且主要企业产能基本超过8GWh,但利用率普遍低于40%;不完全统计,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相关投资项目多达100个,总投资额超过2159亿元,大量投资围绕着一些固化技术、低端领域积聚,容易制造一些没有实际竞争力产能,最后可能会成为产业创新障碍。

行业竞争主要是在中日韩展开。2017年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62.35GWh,前十企业全部为中日韩企业,市场总额80%,市场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强者恒强的局面将会继续保持,“小、散、乱”企业将被淘汰或转型。

拓展更多领域和绑定战略性资源成为电池企业重要举措。动力电池产业全球化布局明显,且中国市场将成为竞争的重要区域,但中国电池生产企业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电池企业对上游资源需求激增,企业战火已从配套客户的争夺延伸至上游材料和资源,世界各地的锂矿、镍矿、钴矿资源炙手可热,抢先布局的动力电池企业将享有主动权。

电池带动装备、回收、商业运营等业务快速发展。粗略计算,2022年动力和储能锂电池生产设备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370亿元。最早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2018年进入退役期,第一轮大规模的动力电池报废期即将到来;越来越多企业已经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未来电动车将与可再生能源紧密结合,做到绿色、减排依托的是可再生能源的供电,而较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则依赖储能载体的支撑。此外,消费者购车可选择车与电池资产上的分离,仅支付车辆的购买费用,电池所有权归资产运营公司,实现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电池的定制生产、车端使用、梯次利用和回收等。

动力电池领域会出现技术上的“黑天鹅”。目前国际主流企业主要电池类型基本为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其中中国2017年两种电池装机占比合计达到93.3%。且当前这两种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和成本下降还有一定空间,在产业中还有一段发展期。固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等技术优势,成为下一代电池竞争的重点,相关企业纷纷展开布局,但目前还处于行业积累期。此外,锂硫、锂空气电池、钠离子、纳米电池等新电池研发层出不穷,并且在某些方面取得突破,这些虽还在实验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电池有望打破当前动力电池的一些瓶颈,在产业发展中仍不容忽视。

发展关键在于研发和技术创新。中国在电池领域技术和应用创新是最快的,但是源头性创新、基础性创新缺乏,产、学、研链条不能打通,这导致源头性、基础性领域投入和组织不到位,这可能导致未来产业创新乏力。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技术协同、产业协同的同时,市场和利益也要协同,某个环节长时间亏损对行业都没有好处。此前,上游材料价格上涨问题突出,上涨影响因素较多,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办法解决。

建立良好的政策和监管环境。政府在管理中需要给予企业足够的政策调整预期,充分考虑电池和整车研发周期、投产周期,符合新标准的研发和更换周期;提高安全、环保等准入门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与处罚,通过外部性技术指标设置门槛,减少事前审批,降低市场准入壁垒,但需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与处罚,净化市场,提供违法成本。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两会前瞻 | 盘点两会代表的储能 +新能源汽车提案

两会前瞻 | 盘点两会代表的储能 +新能源汽车提案

碳中和、碳达峰确定目标下,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锂电池发展迅猛。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围绕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储能相关的提案也备受关注。
两会前瞻 | 网易丁磊:推动新能源汽车电池标准化

两会前瞻 | 网易丁磊:推动新能源汽车电池标准化

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在今年两会提案中围绕数字文化强国建设和重点民生建言献策,涉及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数字音乐文化传承、新能源汽车电池标准化等多个方面。
我国新能源、芯片、5G等产业发展形势如何?——工信部回应热点话题

我国新能源、芯片、5G等产业发展形势如何?——工信部回应热点话题

田玉龙认为,在完善的制造体系、强大的配套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力支撑下,2021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也面临挑战,全球疫情走势、经济形势仍具有不确定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也存在断供、断链风险。
中国企业在关键材料上的技术突破,不仅让动力电池这颗“心脏”更加强劲

中国企业在关键材料上的技术突破,不仅让动力电池这颗“心脏”更加强劲

动力电池,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10多年技术储备,3年攻关,一朝突破……这是一家中国企业为研制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单晶三元材料而走过的历程。中国企业在关键材料上的技术突破,不仅让动力电池这颗“心脏”更加强劲,也充分彰显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2021年动力电池产业将如何发展?

2021年动力电池产业将如何发展?

智能电动汽车正以一往无前的态势发展。作为电动汽车核心动力源的动力电池,也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迎来一个又一个的利好。2020年是电动汽车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折之年,动力电池产业也处于蜕变之中。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