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重庆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94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成渝氢走廊成功运行为商业化推广奠定基础。2022年累计运行车次5000余次,累计里程超130万公里,承运货物10万余方、2万余吨,取得了较好成效。
汽车巨头Stellantis将收购氢动力解决方案品牌Symbio 33.3%的股份
从海南海马汽车公司获悉,海马汽车与丰田汽车合作打造、搭载丰田汽车先进电堆系统的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7X-H首台功能样车已于近日在海口下线,标志著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该车型预计于今年内开展小批量示范运营,将加速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海南的推广和产业化。
SK E&S于5月2日表示,将与美国氢能企业普拉格能源(Plug Power)合作,投资1万亿(约合人民币52亿)韩元在韩建设氢能研究生产基地及基础设施
上海车展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都是汽车行业的晴雨表、风向标,直接反映了汽车市场最新动向和政策趋势。3月底在北京召开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燃料电池汽车的讨论声音似乎不大!4月18日上海车展中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也不多,仅有深蓝S7、宝马iX5 Hydrogen、现代N Vision 74概念车和第二代氢燃料车MIRAI等几款氢能源车展出,热度大不如去年。甚至有券商分析师私下向笔者提出“氢能汽车是真没戏了”的疑问。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中国将氢能定位为国家能源系统的重要部分。为此,中国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使用氢能的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约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的目标,并将在公交车和物流等领域普及氢燃料电池车。中国还提出,在氢能领域推动国际合作,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走进位于河南新乡氢能产业园的全自动数智化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电堆生产基地,技术人员正在对电堆装配产线进行生产前的运行调试,产线同时装配双极板和膜电极,组合成单池,多片堆叠后形成电堆。装配过程中,机械臂抓取物料后,通过自动纠偏和真空吸附功能,将物料精准放置在指定位置,实现高精密定位。
东风氢舟以应用场景驱动,布局7OkW、150kW 和350kW三大氢动力平台产品,功率覆盖20kW-350kW。其中,350kW 为国内领先的大功率平台,可以满足乘用车、商用车全系列车型的需求,实现全功率、全系车、全场景、全覆盖。
4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人民政府与广东喜玛拉雅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喜玛拉雅”)签署氢燃料电池及发动机系统生产线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石墨烯表面拥有奇特的纳米波纹,这使其能以比同等质量的现有最佳催化剂高100倍的效率分解氢气,有望实现更高性能的氢燃料电池,并提高很多工业过程的效率。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尼古拉公司已与加拿大垃圾焚烧发电公司Klean Industries合作,将卡车车队转换为氢燃料电池动力,并共同开发绿色能源项目
“三峡氢舟1号”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将用于三峡库区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其中氢燃料电池额定输出功率500千瓦,最高航速可达到28公里/小时,续航里程最高可达200公里,具有高环保性、高舒适性和低能耗、低噪音等特点。
近日,三一集团旗下三一氢能有限公司与广泰氢能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上海修建首座 2000KG 级加氢站。这是三一加氢站整体解决方案的首次商业化落地,成为三一在新能源领域快速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事件。广泰氢能创始人徐建中、三一氢能总经理饶洪宇等参加签约仪式。
由中关村科学城指导、中国能源研究会燃料电池专业委员会与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主办、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关村会展与服务产业联盟承办、能镜与一束碳中和研究院联合协办的中国氢能产业应用生态峰会于3.5日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圆满落幕!
近日,天津市财政局发布了、发改委和工信局三部门联合印发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地方财政支持政策指导意见》。
燃料电池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固定式发电、便携式发电和交通运输发电等。我国目前对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最为关注。中国的燃料电池研究始于1958年,70年代在航天事业的推动下,中国燃料电池的研究曾呈现出第一次高潮,期间多项技术获得突破。到9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科技部与中科院将燃料电池技术列入“九五”科技攻关计划,推动了中国进入了燃料电池研究的第二个高潮,随后国家相关部委密集出台政策,将发展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列为重点任务,将氢燃料电池汽车列为重点支持领域,加大了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