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氢能实力世界第一,中国猛追

2022-09-19 09:18  来源:日经中文网  浏览:  

在有助于脱碳化的氢能技术领域,日本的优势笼罩阴影。调查世界相关专利的竞争力发现,日本在汽车燃料电池等的“利用”技术方面领先,综合实力也排在首位。但最近10年的相关专利申请件数比以前减少3成。以举国之力增加申请的中国超过美韩德,猛追至第2位。日本要主导氢能供应链,打造以低成本推进实用化和加以普及的框架成为课题。

氢能被视为即使燃烧也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终极环保能源。资源大型企业等组建的国际氢能委员会(Hydrogen Council,总部位于比利时)预测称,到2050年全球相关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美元。“制造”、“储藏”、“运输与供给”、“安全管理”、“利用”这5个领域成为技术竞争的焦点,但在氢的制造方法和成本领域仍存在很多课题。

图片
川崎重工业建造了世界首艘液化氢运输船(神户市中央区)

日本经济新闻社出资的数据分析企业Astamuse分析了2011~2020年申请的氢能相关专利。通过作为类似专利被引用的次数、权利的剩余期限等计算了显示竞争力的“专利分数”。分析对象为企业和研究机构在世界范围内申请的总计逾14万项专利,2020年还存在未公开专利,仅作为参考值。

按照国家来看,日本的综合实力排在首位。作为把氢能用于汽车、住宅、工厂等的核心技术,申请数量较多的燃料电池专利成为日本的优势。丰田从约30年前开始研发以氢能行驶的燃料电池车(FCV),2014年在世界上首次上市销售,到2020年把续航距离延长3成。ENEOS和岩谷产业的加氢站也超过160座,正在推动使每座加氢站3亿~4亿日元的建设费用减半。

日本成功从澳大利亚进口氢

日本氢供给利用技术协会的池田哲史表示,不仅是神户制钢所的氢压缩机等主要设备,“在流量计和气体检测仪等微小的零部件领域,日本的技术实力也很高”。另一方面,日本缺乏制造氢所需的资源,从海外运输的技术也不可或缺。

图片

“这是扩大氢能利用的第一步”,日本电力企业J-POWER的社长渡部肇史这样评价2022年4月成功进口澳大利亚产氢。实际验证了把澳大利亚大量拥有的褐煤气化、进而制造氢的自主技术。携手制造世界首艘液化氢运输船的川崎重工业和岩谷产业,在构建跨境氢能供应链方面领先。

如果按照专利申请企业和团体分析竞争力,在前20位之中,日本企业占8家。丰田排在首位,本田、日产也名列其中。日本碍子、松下、京瓷等也在相关材料和零部件领域掌握重要专利,进入前20位。

中国的申请件数增至近10倍

但日本今后能否保持首位则是未知数。在2001~2010年的分析中排在第5位的中国超过美韩德,目前已经逼近日本。

背后存在中国的国家政策。中国政府在始于2011年的五年计划中提倡增加专利申请,地方政府相继推出扶持制度。2011~2020年,中国的氢能专利申请超过2万件,增至2001~2010年的近10倍。在此次调查中,日本的申请件数比中国高出6成,但与2001~2010年相比日本的申请件数减少近3成,中日两国的差距迅速缩小。

此外,按5个领域观察氢能的专利分数,除了“利用”之外,中国在“制造”、“储藏”、“运输与供给”、“安全管理”这4个领域高于日本。日本在技术验证上领先,但中国的清华大学等研究机构积极申请广泛专利,中国的专利剩余有效期较长也推高了分数。

图片
日本企业在利用技术方面拥有大量的重要专利(照片为丰田燃料电池组的试制品)

中国3月发布了长期的氢能源国家战略。2025年之前将在北京市等地验证氢的制造、储藏和运输技术。中国的燃料电池车保有量也增至5万辆。提出到2035年实现在多个产业使用氢的生态系统。

Astamuse的伊藤大一辅指出,“中国自2010年代中期起迅速增加专利的申请数。在氢能相关的全部领域超过日本的可能性很高”。

需要国际框架

日本缺乏太阳能和风力等自然资源,难以利用源自可再生能源的电力大量制造环保的“绿氢”。岩谷产业的理事薮之成仁指出,日本的“可再生能源价格偏高”。要实现氢能社会,进口廉价氢的国际框架不可或缺。

携手瞄准氢能出口大国地位的澳大利亚等,日本在运输技术的验证方面领先。毕马威日本公司(KPMG Japan)的合伙人鹈饲成典指出,“需要进行氢能远程运输的国家和地区将不断出现”,认为“技术出口的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日本在基于氢能利用的脱碳化规则制定方面行动迟缓。欧美针对以化石燃料制造、把制造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埋入地下的“蓝氢”,将收紧环保标准。

日本此前在通信和半导体技术上领先,但存在欧美制定规则、亚洲企业在业务竞争方面处于劣势的教训。今后,日本主导氢能产业的国际标准化和市场创造力的能力受到考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氢燃料重卡订单猛涨:商用车承担起氢能汽车落地重任?

氢燃料重卡订单猛涨:商用车承担起氢能汽车落地重任?

1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沈竹林在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表示,发改委将组织实施一批示范工程,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等的应用,促进氢能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等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拓展氢能多元化的应用场景。
MAN Energy Solutions签署联合声明,与航运业及绿氢领导者在COP27上擘画脱碳蓝图

MAN Energy Solutions签署联合声明,与航运业及绿氢领导者在COP27上擘画脱碳蓝图

多方签署了《关于绿氢和绿色航运的联合声明》,承诺在近十年内尽快采用绿色氢基燃料,以实现2050年航运业全面脱碳的目标,并呼吁政策制定者助力行业脱碳雄心
11-18
昇辉新能源亮相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

昇辉新能源亮相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

11月15日-17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为指导,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在佛山南海樵山文化中心举行。本次大会以零碳中国,氢能未来为主题,通过搭建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与产品的重要展示平台以及国际氢能技术发展最新动态的交流窗口,邀请国家部委领导解析最新产业政策动态,权威院士、专家学者及核心企业高管探析氢能产业发展新风向,共同绘制零碳中国蓝图。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
离子液体在提高燃料电池催化剂反应活性和耐久性方面的作用

离子液体在提高燃料电池催化剂反应活性和耐久性方面的作用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 ILs)的相关研究表明其具备潜力成为催化层中的添加剂,加快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然而,需要对离子液体在复杂的催化剂层中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在膜电极实际运行环境中的作用有基本的了解,以便合理设计高耐久性、高活性的铂基催化剂。
炼焦副产氢气减排效果显著,钢企布局氢能产业应谋定而后动

炼焦副产氢气减排效果显著,钢企布局氢能产业应谋定而后动

应用焦炉煤气提取的灰氢也具有较好的减碳作用:灰氢炼铁,理论上可减少碳排放27%;灰氢重卡,理论上可减少碳排放21%。当前,氢能产业链技术尚不成熟,灰氢的价格并不低,绿色度也不够,焦炉煤气制氢受到炼焦产能减少的影响。钢铁企业发展氢能产业,不能急也不能缓。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