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地回应:如何看待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大力化解煤电过剩产能”?

2018-03-07 11:32  浏览: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能源发展改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能源发展的方向,对能源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能源行业如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立足我国国情,紧扣能源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切实把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要求落实到能源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是能源行业面对的首要课题,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

适应新时代需要 优化能源结构

——访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 周大地

记者:在2017年能源工作会上以及以前表述的都是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而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8年全国能源工作会上都首次提到要“大力化解煤电过剩产能”,对于这一陈述根本性的转变,您怎么看?

周大地:对于煤电过剩问题过去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来对待,现在看,煤电产能确实超过当前需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煤电机组年均利用小时数仍然在下降,说明电力产能增长与电力消费的增长速度还是不匹配的。另一方面,处于各种因素,仍然需要建设一批煤电项目,不管原因是什么,从电力平衡角度来说,不是很好。

而且,在现阶段下,新建煤电项目有可能产生金融风险,电力企业或地方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不低,金融性的各种债务加起来数量很大,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电力行业的金融问题。

党的十九大指明了新时代我国能源发展的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改革的勇气和毅力。要用新思路、新部署、新要求去替代旧观念、旧思维、旧方法,所以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让能源发展革命工作延着新时代的发展路径前行。

记者:电力体制改革从5号文到9号文,已经经历了13年的变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您对于下一步的改革怎么看?行政和市场,这两只手如何发挥作用?

周大地:原来一段时期内,电力体制改革依旧围绕着“十六字”在走,这也是5号文的要求。

其实,电力发展是需要规划的,发达国家也要充分预测电力需求,然后根据电力需求来规划发电能力。以美国为例,其准入标准是非常严格的。在加州,由能源委员会、监管部门还有运行部门几家共同对电力项目做出预测,要说清楚项目的好处、目的、成本控制。说清楚就可以批,说不清楚就批不了。尤其是对于大型机组控制更为严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不大起大落,避免大的投资损失。只有在假设电力需求不再增加的情况下,现有系统下通过竞争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而在我国,由于各种因素,这种情况更是少之又少。实际竞争的时候这种情况存在较少。所以不能从纯粹市场万能这种角度去假设我们的电力系统一旦所谓的市场化了就会全好,因为市场的运行机制还没有达到所谓的自律状态。因此,电力体制改革一定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努力从问题出发。

怎么能把过度投资、特别是能源结构性的不合理过度投资遏制住,这是问题所在。如果想要加快进入结构调整时期的阶段,就必须要有引导力配上政策,否则只能竹篮打水,所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必须要系统进行,循序渐进。

同时,电力体制改革要朝着清洁化、低碳化的目标进行,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即要有严格的导向,又要有宽松的环境,既要看到利处,也要看见弊端。

我个人认为我国的电力改革要认真总结:

第一,习主席为什么提出“四个自信”?从经济理论和发展实践来讲,我们要考虑哪些经验是可以继续学习借鉴的,哪些是不能胡乱照搬照套的,不能一提改革,就是反垄断,就是搞竞争。要认真总结,我们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要用“四个自信”思想指导改革。不能仅从改革、垄断、竞争等概念出发,即不能非左及右,也不可蜻蜓点水。即要有应对困难的预案,也要有继续前进的决心。

第二,我们的改革不是其他什么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改革,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也未必正确。要改革就要有整体性的规划,实现资源择优而用,最终实现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那么这其中,就是要解决化解产能过剩,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强系统优化、布局优化,发挥技术优势改造系统等等问题。所以,改革必须整体规划,统筹布局。

记者: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一次深度的能源转型,对我国能源转型您怎么看?

周大地:能源转型主要是清洁能源的发展。在新能源发展中,要统筹考虑,水、风、光等协同发展,既然有了可以替代煤的低碳能源,就得从用的方面到供的方面都要加快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落实,但也不能太快,欲速则不达。我们现在有了机遇,就要抓住顺势而上,不要逆势而为。

记者:新时代的能源发展要从高速到高质量转变,您认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大地:能源的高质量肯定首先是清洁化,还有一个是方便问题。比如现在的煤改气,农村从烧煤改成更清洁的能源、或者烧煤也用更清洁的煤炭、或者更好的炉灶等等,这都是质量的提高。所谓高质量首先是人们的高质量生活,是人们的幸福指数提上去,能源服务的水平要进一步普及和提高,再就是清洁程度,绿色低碳程度要进一步提高。我觉得,现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比如农民烧煤,用电炉子取暖,这个屋里确实干净了,但是能源效率是低的。实际上农村能源改造有做的好的,像北京的一些地方做的不错,首先做房屋的节能改造,节能改造以后农民确实可以提高生活水平,钱也花不了多少。高质量包括了服务水平,也包括服务的效应,如果只有水平上来了,那就仅仅是消费数量大了,质量并没有高,质量高就是要高效要节能,同时又使老百姓能享受很好的能源服务。要达到这个目标没有效率、没有节能、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优质能源是做不到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全面提高技术水平、特别是在节能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可做。所以我们不能只研究供的问题,也要认真研究需求端,否则就可能会出现问题。

记者: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在您看来,当前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周大地:对于这个问题,农村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比如说天然气,要所有农村实现天然气化,我觉得这个在我国是困难的。不说天然气价格,从量上说,我们天然气没那么多,普遍天然气化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天然气要优化使用,而不是补贴使用,所以消费要合理,能源革命的第一条就是满足合理消费。合理消费包括不能浪费型消费,不能奢侈型消费,更不能长期普遍补贴型消费。高质量方面、技术进步方面、服务普遍性合理化方面、高效清洁方面,我觉得未来要下很大的功夫。

记者:新时代我国能源发展应该注重哪些问题?

周大地:从我国能源总量方面来讲是可以满足需求的,但结构调整的压力越来越大。真正要按照气候变化的要求,我们碳排放必须尽早达峰,而且要大幅度下降,绿色低碳转型是能源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像过去有了就行,要绿色低碳环保。所以节能非常关键,而且节能潜力很大,现在有很多浪费性的需求,我们当前应重点研究在节能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低碳化。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做,不等不靠,核心的一条就是要为长期的绿色低碳转型确定路径,不能只看今年如何,明年如何,搞短期平衡,不能举棋不定,要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同心筑梦共襄复兴伟业,乘势而上开启崭新征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将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十四五”规划纲要制定和实施,扎实履职尽责、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汇聚起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智慧和力量。
03-05
中国中部与丝路省(区)砂石及尾矿 利用产业发展大会在西安召开

中国中部与丝路省(区)砂石及尾矿 利用产业发展大会在西安召开

为积极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5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中部与丝路省(区)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下展开优势互补,推动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及机制砂高质量发展,“中国中部与丝路省(区)砂石及尾矿利用产业发展大会”于2021年3月5日在西安举办。
03-04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

3月3日,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煤炭产量39亿吨,到“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41亿吨左右,全国煤炭消费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4000处左右,建成智能化煤矿1000处以上。培育3-5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组建10家亿吨级煤炭企业。
2021郑州环博会展位预定火热进行中

2021郑州环博会展位预定火热进行中

2021中国(郑州)国际生态环保产业博览会定于2021年8月27日-29日在河南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将扩建,或将生产2.5万美元的新车型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将扩建,或将生产2.5万美元的新车型

据国外媒体报道,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司据传可能将获得上海自贸区临港一工业用地使用权,这块土地位于该公司上海电动汽车超级工厂旁边,面积超过100英亩。此举是特斯拉电动汽车上海超级工厂高速扩张的最新体现。该工厂在2019年完成第一阶段建设之后,于2020年投入生产。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