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中国节能服务行业预测分析

2018-01-30 09:51  浏览: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国家重点支持做大做强节能服务产业

2016年12月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到,要深入推进节能环保服务模式创新,培育新业态,拓展新领域,凝聚新动能,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充分激发节能环保市场活力。做大做强节能服务产业,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健全效益分享型机制,推广能源费用托管、节能量保证、融资租赁等商业模式,满足用能单位个性化需要。此外,《规划》中还提到2020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要达到6,000亿。

(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节能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全体的共识,对此国家也已经制定了大量的相关的政府和规定,并不断的深化和完成政策环境,以支持节能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这无疑表明我国节能市场潜力巨大,对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新型的节能产业模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外,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国内、国际的能源价格都在迅速上涨,较低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大增加了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成本,而国内能源利用技术、能源产品和能源管理与使用模式的落后也大大增加了中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的能耗水平相比相差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节能降耗是中国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也说明了国内节能服务产业、能源管理技术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二、不利因素

(一)融资困难问题突出

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初期通常规模较小,自有资产不足,往往因为缺乏抵押物、担保物得不到银行贷款。而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需要先垫付资金,随着实施项目的增多,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如果没有银行贷款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就很容易发生现金流危机,发展就会难以为继。

(二)节能服务产业尚不规范

现在虽然有《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等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已为在我国具体条件下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节能服务产业毕竟还是处于早期发展中的产业,尚无成熟的行业规范,诸如服务标准、节能量检测和认定方法、合同规范等,因此,目前节能服务产业是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中。

(三)缺乏财政政策支持

现行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节能项目的引导资金,主要针对的是用能单位,对节能服务公司还没有明确的优惠政策。缺乏有力的财政政策支持,还处于初始阶段的节能服务产业难以得到快速的发展。

节能服务业总产值预测

2015年,我国节能服务业总产值为3,127.34亿元,同比增长18.00%;2016年为3,567.42亿元,同比增长14.07%。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将达到4,688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35%,2022年将达到7,740亿元。

节能服务从业人员数量预测

2015年,我国节能服务从业人员数量为60.7万人,同比增长8.01%;2016年为65.2万人,同比增长7.41%。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节能服务从业人员数量将达到73.3万人,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87%,2022年将达到99.2万人。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预测

2015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为1,039.56亿元,同比增长8.43%;2016年为1,073.55亿元,同比增长3.27%。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将达到1,143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26%,2022年将达到1,351亿元。

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量预测

2015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量为3,353.42万tce,同比增长11.92%;2016年为3,578.50万tce,同比增长6.71%。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量将达到4,085万tce,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63%,2022年将达到6,810万tce。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只是减排已然不足,碳捕捉正吸引大量投资!

只是减排已然不足,碳捕捉正吸引大量投资!

专家们一致认为,只是一味地强调降低我们碳排放的做法现在已经不够了,从大气直接捕获碳的技术正在吸引大量投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在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如果我们要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并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我们实际上需要在21世纪从大气中去除1000到10000亿吨的二氧化碳。
两会能源最强音 | 温枢刚:为能源转型践行绿色使命

两会能源最强音 | 温枢刚:为能源转型践行绿色使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将为产业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尤其是未来能源行业的发展,低碳化、电气化、智能化、市场化、一体化、国际化的“六化”发展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两会能源最强音 | 正泰集团南存辉:推行“碳预算”工作,试点“碳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两会能源最强音 | 正泰集团南存辉:推行“碳预算”工作,试点“碳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17份提案,其中多份提案围绕能源转型以及“3060碳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具体建议。
“剑桥能源周”新蓝图:能源、环境与规划未来”

“剑桥能源周”新蓝图:能源、环境与规划未来”

第39届“剑桥能源周”会议3月1日至5日在线上举行。与会人士认为,新冠疫情给能源界带来挑战,也为能源转型升级创造机遇。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开发利用新能源,不仅能创造新经济增长点,也让传统能源业焕发生机
从中长期看,影响或者说决定中国碳市场指标价格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从中长期看,影响或者说决定中国碳市场指标价格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但对于减排技术及资产的投资者而言,更关键的是中长期的预期,以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项目投资为例,动辄超过20年的运营期和10年左右的回收期,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预测短期的价格区间有意义,但中长期的“价格地心引力”区间才更是至关重要的。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