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之王”石墨烯正从实验室走向工业界

2021-11-15 13:45  来源:文汇报  浏览:  

在相关平台孵化培育下,上海已有创新主体将其价格从每公斤上万元降至五百元。

石墨烯,被称为“材料之王”,导电性、导热性等方面性能优异,在众多产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这一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材料,此前也遭遇了科研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梗阻。剖析原因,关键在于成本——由于相关产业尚未成熟,动辄每公斤上万元的价格,让不少企业对石墨烯“望而却步”。

记者从昨天闭幕的2021(第八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获悉,在相关平台的孵化培育下,上海已有创新主体将石墨烯价格降至每公斤500元。未来三年,这一价格还有望继续降低。由此,石墨烯有望实现从“材料之王”到“大宗商品”的转变,更多中小企业能以实惠价格用上新材料。

或许会有人问,市场上不缺材料,为何我们还要加紧发展石墨烯?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材料产业目前仍处于“大而不强、大而不优”阶段。

从全球材料产业发展格局看,我国目前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虽然企业数量众多,但产业供给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其中,产品同质化严重,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此外,新材料对国家战略性产品和产业的支撑尚嫌不足。

材料领域创新还面临着“大而散”的发展短板。从现有项目看,创新资源并未形成强大合力。刘庆透露,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正牵头研发材料大数据应用平台。未来,无论是新材料制造企业,还是相关需求方,都能在这一新平台上抓取关键数据,为下一步产品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与会专家表示,发力新材料产业,要运用系统思维。从科研成果、技术原型到样品,应当构建起能覆盖新材料产业“全生命周期”的体制机制。参与者一旦发现问题,就能以最快速度在体系中匹配到解决方案,加速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总能吸引不少“大咖”,今年也不例外。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安德烈·海姆就是其中一位。坐在一间白色背景墙的办公室里,他向与会者“隔屏”分享了石墨烯领域的最新进展。

作为一名在石墨烯领域深耕了17年的科研人员,海姆看到这一领域正变得越来越“热”。这种热潮,不仅在实验室,更逐渐转向工业界。他留意到,全球正有越来越多人开始探索石墨烯的商业化之路,中国无疑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

放眼全国,长三角地区有望成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动力源”。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表示,我国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重大装备、高端装备提出需求,新材料重要性日益凸显。与之相对应,长三角产业优势明显。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基地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以上,特别是,这里还集聚吸引了一批研究新材料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因此,长三角具备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完整链路。

以本次大会举办地宝山区为例,近年来与上海大学进一步深化区校合作,共同打造石墨烯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吸引集聚更多国内外先进技术,目前已初具成效。其探索打造的各类中试平台,已成为科研成果的重要“孵化池”,链接起实验室与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在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出后,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也即将落地。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前期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的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国家能源集团内蒙古公司扎实做好抗风雪保供应工作

国家能源集团内蒙古公司扎实做好抗风雪保供应工作

连日来,受寒潮、大风和降雪天气影响,内蒙古局部地区降温20摄氏度以上。国家能源集团内蒙古公司迅速行动,积极应对,做好抗风雪、保供应各项工作,截至11月11日零时,月累计发电8.74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加8.98%;供热量达118.9万吉焦,同比增加26.28%,有效发挥了能源供应“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
国家能源局发布1-10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国家能源局发布1-10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11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10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10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0亿千瓦,同比增长9.0%。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0亿千瓦,同比增长30.4%;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8亿千瓦,同比增长23.7%。
国内煤炭价格目前形势如何?

国内煤炭价格目前形势如何?

煤炭供应和价格形势如何?天然气供需能否保持平衡?粮食储备供应是否有保障?
电力行业“火力”全开

电力行业“火力”全开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能源供应持续偏紧。随着我国北方地区陆续进入供暖季,各大央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一系列举措,做好今冬明春能源保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提供有力保障。为此,人民网聚焦电力、煤炭、天然气等行业保供举措,推出“聚焦能源保供”系列报道。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