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沐歌“双碳”研究中心成立,“3060”路线图迎来不一样的描绘者

2021-08-07 19:03  来源:四季沐歌(投稿)  浏览:  

曾几何时,当人民提起“碳达峰”、“碳中和”这样话题,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必定是政府主导的“压缩产能”、“关停并转”之类沉重的词汇,感觉要实现“3060”目标,就非得在工业产能和效益方面舍弃些什么,尤其对于那些高能耗、高排放的老牌制造业国企和缺乏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的城市来说,似乎总透着一股“壮士断腕”的悲壮感。不过,当你看到如下的新闻,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2021年7月25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科技-四季沐歌科技集团“双碳”技术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据透露,在正式成立后,“双碳”技术研究中心将围绕清洁能源及相关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及相关课题研究,新型清洁能源用材料、设备、工艺的开发等方面展开,其中,有四条最为引人注目,:零碳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区域能源等相关咨询、规划等技术服务,新型清洁能源产品及系统集成、应用运维等特性研究,清洁能源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完善。

什么是惊喜?“老大难”遇到“一揽子”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未来,在“双碳”技术研究中心这样“产学研”一体、能够从规划、设计、技术、运维等多层面提供清洁能源与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的机构的“加持”下,无论是高能耗、高排放的老牌制造业国企,还是缺乏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的城市,这些以往的“双碳”领域“老大难”都将能享受到涵盖从咨询规划到建设运维的的“一揽子”服务,且在各个方面更加专业、更具“量身打造”的针对性。这样一来,对于这些企业和城市来说,“3060”将不再是畏途,反倒将有望成为一条从根本上升级产业结构、实现低碳转型、建立绿色城市的“捷径”,实现弯道超车,早日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聚焦碳交易,降下去保住“钱袋子”

更重要的是,根据权威机构对碳中和边际减排成本(碳价)的研究与预测,随着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持续深入推进,碳排放配额总量将长期呈现缩紧态势,碳价预计将持续走高,从2020年7美元/吨,到2030年的预计13美元/吨,2060年碳价甚至可能达到327美元/吨的天价。随着,未来碳价将保持上行。对于那些迫切需要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的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航空等高能耗企业尤其是国企来说,与“双碳”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合作,早日日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为企业节省下大笔购买多余碳排放配额的费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全都不简单,“高手”打出的组合拳

当然,这些目标的达成必定需要假以时日,但就“双碳”技术研究中心的合作双方而言,这样的期待应当说还是很切合实际。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院,当之无愧的绿色建筑领域“国家队”,国内从事建筑节能和建筑环境领域历史最悠久,专业门类最齐全,服务范围最广泛的专业机构;四季沐歌,从2012年达成满足建筑级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到2018年实现满足园区级能源规划需求,打造了青岛新园区能源规划、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康养项目、仲巴县城太阳能跨季节储热采暖项目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多能互补耦合清洁能源供热项目,未来有望达成满足城市级多能互补耦合供热系统需求的目标。二者的合作可以说是珠联璧合,未来可期。

总之,通过对于“双碳”技术研究中心的分析与展望,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在未来的市场上,具备能源环境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综合能源服务机构,将具有较强的市场渗透力,更有可能在趋强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注入新活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聚焦万亿黄金赛道,把握环保与能源变革历史机遇

聚焦万亿黄金赛道,把握环保与能源变革历史机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逐年递增,已经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威胁,解决气候问题对各个国家而言都已刻不容缓。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强调 完善物资储备体制机制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强调 完善物资储备体制机制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强化法治保障,健全环境经济政策,完善资金投入机制。要加强系统监管和全过程监管,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决不手软,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惩重罚。要注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体现差别化,不搞一刀切。
我国首个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全流程工程启动

我国首个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全流程工程启动

中国海油宣布,在珠江口盆地启动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约30万吨。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距深圳东南约200公里,所在海域平均水深80多米,是恩平15-1油田群开发的环保配套项目。
苗中泉 |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趋势研判

苗中泉 |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趋势研判

从7月16日上午9点30开始,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发电行业的2162家企业,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交易系统上,采取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和大宗协议)、单向竞价或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在法定时段内对各自碳排放配额CEA进行市场交易,这就是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当前的基本运作方式。首批参与碳排权交易的企业,其排放总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分析其运转逻辑与特征可知,当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的属性还不够完备,金融属性尤其欠缺。
中国节能:聚力节能减排 推动绿色发展

中国节能:聚力节能减排 推动绿色发展

“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承诺的底气,源于我国多年来持续推动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行动之实,源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队”的意志之坚。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