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发BP共聚物 让锂电池寿命更持久

2021-05-05 17:20  来源:cnBeta.COM  浏览:  

锂离子电池容量随时间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广泛使用的石墨阳极的退化,也就是电池的负极。阳极与阴极和电解质(或在两个终端之间携带电荷的介质)一起,为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提供了一个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的环境。然而,石墨需要一种粘合剂,以防止它随着使用而散开。今天最广泛采用的粘合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有一系列的缺点,使其远远不是一种理想的材料。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高级科学技术研究所(JAIST)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研究一种由双-亚氨基-苊醌-对苯二酚(BP)共聚物制成的新型粘合剂。

他们的最新研究发表在 ACS 应用能源材料上,由 Noriyoshi Matsumi 教授领导,Tatsuo Kaneko教授、高级讲师Rajashekar Badam、博士生 Agman Gupta 和前博士后研究员 Aniruddha Nag 也参与其中。

那么相比较传统的 PVDF 粘合剂,BP共聚物都在哪些方面存在优势呢?首先,BP粘合剂提供了明显更好的机械稳定性和对阳极的附着力。这部分来自于双亚氨基苊基和石墨之间的所谓π-π相互作用,也来自于共聚物的配体对电池的铜集电体的良好附着力。

其次,BP共聚物不仅比PVDF的导电性能好得多,而且还能形成一个更薄的导电固体电解质界面,电阻更小。第三,BP共聚物不容易与电解质发生反应,这也大大防止了它的降解。所有这些优点结合起来导致了一些严重的性能改进,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Matsumi 教授表示:“使用PVDF作为粘结剂的半电池在大约500次充放电循环后只显示出65%的原始容量,而使用BP共聚物作为粘结剂的半电池在超过1700次这样的循环后显示出95%的容量保持。基于BP共聚物的半电池还显示出非常高和稳定的库仑效率,这是一种比较在特定循环中流入和流出电池的电量的措施;这也表明了电池的长期耐久性。循环前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粘合剂图像显示,只有微小的裂纹在BP共聚物上形成,而 PVDF 在不到总循环次数的三分之一时已经在形成大的裂纹”。

这项研究的理论和实验结果将为开发持久的锂离子电池铺平道路。反过来,这可能会产生深远的经济和环境影响,正如Matsumi教授解释的那样。他表示:“实现耐用电池将有助于开发更可靠的长期使用的产品。这将鼓励消费者购买更昂贵的基于电池的资产,如电动汽车,这将会使用很多年”。
  锂电池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科学家开发有机无金属电池 在酸性溶液中降解后可回收利用

科学家开发有机无金属电池 在酸性溶液中降解后可回收利用

据报道,我们不断向可再生能源转变的问题之一与我们的储存方式有关,当今的金属负载锂电池目前有好处,但也存在自身的可持续性问题。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替代的、更环保的化学制品,德克萨斯A&M大学的一个团队刚刚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候选物,展示了一种不含金属的电池,可以放在酸性溶液中按需降解。
有研集团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锂电350项目成果正式交付!

有研集团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锂电350项目成果正式交付!

4月30日,有研集团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锂电350项目成果在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1年度会议上完成正式交付。
新型聚合物电池诞生 充电速度比锂离子电池快10倍

新型聚合物电池诞生 充电速度比锂离子电池快10倍

很难想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锂离子电池。它们主导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小规格电池市场,也普遍用于电动汽车。与此同时,锂离子电池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包括:在低温下存在潜在的火灾隐患和性能下降;以及废旧电池处理对环境的影响相当大。
研究发现内共生氮化锂/纤维素层可延长锂金属负极循环寿命

研究发现内共生氮化锂/纤维素层可延长锂金属负极循环寿命

锂金属具有理论容量密度高(3860 mAh/g)、电化学电势低(-3.040 V vs. SHE)等特点,是理想的高能量密度电池负极。然而锂金属活性高,容易与传统电解质发生不可控的副反应,形成固态电解质界面层(SEI)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较差:一方面,循环过程中SEI的反复破裂会加速死锂的形成和不可逆的活性锂/电解质损失;另一方面,溶剂诱导形成的SEI机械性能较差,不足以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导致枝晶刺穿隔膜造成电池短路。
苏州纳米所设计出基于离子液体的锂电池安全电解液

苏州纳米所设计出基于离子液体的锂电池安全电解液

锂金属负极因其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 h g-1)、低的电化学电位(-3.04 V vs. 标准氢电极)和低的密度(0.59 g cm-3),备受青睐,成为新一代颇具前景的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实际应用中,它们仍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商业有机电解液在锂金属表面形成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以及锂枝晶和死锂的生成,会持续消耗电解液,导致电池性能下降;持续生长的锂枝晶会刺穿隔膜,导致电池发生内短路从而引起热失控,同时传统碳酸酯类有机电解液极易参与燃烧反应,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