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差异性和控制因素研究

2020-10-30 15:58  来源: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  浏览:  

淮北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差异性和控制因素研究

作者:王亮, 郑思文, 赵伟, 陈大鹏, 朱子斌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

摘要:淮北煤田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开发基地,也是我国煤矿瓦斯灾害最严重的矿区之一。为了掌握淮北煤田瓦斯赋存和灾害特点,通过突出灾害案例分析、瓦斯地质参数统计和理论研究的方法,对淮北煤田瓦斯地质特征、突出灾害差异性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淮北煤田处于徐宿弧形构造圈内,煤田内网状断裂构造纵横交错,构造密度最大可达51条/km2,最大煤层瓦斯压力接近6MPa,部分矿井岩浆侵入现象严重,煤田煤层及瓦斯赋存呈现“两极性”分布。淮北煤田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多集中在处于高瓦斯带的宿县矿区,事故占比达到57%,煤田整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东南最高”的瓦斯赋存分布及瓦斯灾害分布特征。煤田内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局部区域构造分布十分复杂,地应力分布异常;岩浆侵入的热演化使得煤的微孔发育、吸附瓦斯能力增强,岩浆岩的圈闭作用为下伏煤体中的瓦斯保存提供了良好条件,使得该区域煤层易于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海孜和卧龙湖煤矿共计15起事故发生在岩浆岩下伏煤体的热演化区;煤田内部分煤层厚度大,如芦岭特厚松软煤层厚度大于10m;煤层顶底板多为透气性较差的泥岩或粉砂岩,有效抑制了煤体中瓦斯的逸散;Ⅲ—Ⅴ类构造煤广泛分布,有利于煤层瓦斯的赋存;部分矿井已延伸至-900—-1 000m,具有开采深度大、地应力大的特点。研究结果为淮北煤田瓦斯灾害的精准防治及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支撑。

关键词:淮北煤田, 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地质, 灾害差异性, 控制因素

作者简介: 王亮(1982—),男,江苏东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讯作者:郑思文(1996—),男,辽宁朝阳人,硕士研究生。

论文下载:淮北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差异性和控制因素研究

专题来源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http://www.chinacaj.net/i,3,12120,0.html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基于水合物分离法提纯高浓度CO2瓦斯的相平衡研究

基于水合物分离法提纯高浓度CO2瓦斯的相平衡研究

高浓度CO2瓦斯水合物相平衡的确定是基于瓦斯水合物分离法的瓦斯抽采利用关键问题。利用可视化瓦斯水合物相平衡装置,结合恒容温度搜索法和观察法,首先测定了不同温度、压力下3种高浓度CO2瓦斯气样的相平衡条件,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高浓度CO2瓦斯水合物相平衡温度与压力关系式。
低温液氮作用下煤体瓦斯吸附特性试验研究

低温液氮作用下煤体瓦斯吸附特性试验研究

液氮致裂煤层增透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针对低温液氮作用下煤体瓦斯吸附特性研究目前尚不完善,大部分研究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为了对液氮冻融作用及试验初始温度作用下的煤体瓦斯吸附特性变化规律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选取新疆硫磺沟煤矿煤样作为研究对象。
超高压水力割缝煤层增透成套装置研制及应用

超高压水力割缝煤层增透成套装置研制及应用

超高压水力割缝煤层增透成套装置研制及应用作者:张永将 陆占金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摘要:现有割缝(扩孔)装置对于中硬或坚硬煤层割缝效率低,配套安全防护措施相对较少,未能实现远程操控割缝作业。为了解决中硬或坚硬煤层安全、高效割缝增透难题,亟需研制更高压力的割缝成套装置。在综合考虑设备效率、割缝深度及割缝排渣所需流量的基础上,研制了高压清水泵;通过分析钻孔流场分布规律,依据...
超临界CO2作用下CO2渗流特性与煤层增透效果研究

超临界CO2作用下CO2渗流特性与煤层增透效果研究

为了研究超临界CO2对煤层的增透效果,利用自主研发的吸附渗流试验装置开展考虑注入压力和温度影响的煤层中超临界CO2渗流、吸附试验研究,对比试验前后煤样纵波波速变化以及渗透率变化,分析超临界CO2对煤样的增透效果。
井下定向长钻孔水力压裂煤层增透技术体系与工程实践

井下定向长钻孔水力压裂煤层增透技术体系与工程实践

低渗煤层区域超前增透是实现瓦斯区域超前高效抽采的技术支撑。针对定向长钻孔水力压裂面临的泵注能力不足和压裂不均衡问题,研发了煤矿井下快速、定点、分段与可重复的水力压裂孔内装备,实现了煤矿井下水力压裂由传统的点式压裂向区域压裂的转变。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