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进展!我国科学家发现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新方式

2019-12-13 14:22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如甲醇等大宗化工产品或液态燃料,是最有效的减排方式之一。记者从昆明理工大学和大理大学获悉,我国科学家最近联合国外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并形成了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新机制。《细胞》的首个化学类姐妹刊《化学》11月26日发表了这一最新成果。

此前,尽管国际学术界对二氧化碳加氢产出甲醇的反应作了大量研究,但对这个过程的催化机理仍未有全面认识。水是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最重要的副产物之一,对二氧化碳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都至关重要。然而,水在二氧化碳转化机理方面的作用一直处于推测阶段。

大理大学校长、昆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华教授,与昆明理工大学李孔斋教授、哥伦比亚大学陈经广教授等人合作,采用原位红外和瞬态同位素示踪实验,研究了在铜-氧化锌-二氧化锆催化剂上,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过程中水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水与甲氧基的水解反应是甲醇生成的最后一步,而非通常认为的甲氧基继续加氢反应;他们还发现了解离脱附水是与甲氧基反应生成甲醇的活性物种,催化剂的三维有序大孔结构,可有效促进水在催化剂颗粒间的扩散速率,从而获得高的甲醇选择性。此外,在反应气中加入少量的水能够提升甲醇产率。

王华教授团队长期从事冶金节能减排方面的研究。他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高炉煤气是钢铁工业中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而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和能量载体,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不仅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有望替代化学工业中甲醇合成的传统工艺。然而,高炉煤气排放的烟气中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共存,尽管一氧化碳催化加氢工艺较为成熟,但分离提纯能耗较高。基于此,研究团队提出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共氢化”?制甲醇的方法。经过近10年的创新,他们构建了系列双活性位高效催化剂,并进行了每天10千克甲醇产量的扩试试验,设计了年产1000吨甲醇的高炉煤气制甲醇生产线。

此项成果可以对冶金工业二氧化碳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有重要意义。此外,他们还提出利用?“太阳燃料”的设想。这一设想中,将由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来自可再生能源的氢气通过加氢反应生成甲醇,这或将影响未来能源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工业节能诊断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工业节能诊断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计划》,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能源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和重点高耗能行业开展节能诊断服务行动。
研究表明电磁炉可显著减少厨房碳排放

研究表明电磁炉可显著减少厨房碳排放

能源界网讯:近日,美国一项研究表明,使用电磁炉烹饪会显著降低厨房的碳排放量。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大学系统科学教授,临床科学与工程研究实验室主任肯尼斯·麦克劳德(Kenneth McLeod)表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30多个城市,包括伯克利和旧金山,大多数新建筑中已经禁止使用天然气烹饪。目前,建筑物中的能源使用量占旧金山温室气体排放量的40%以上。Kenneth McLeod介绍:传统的电炉加热和冷却速度很慢。它们还带来安全问题,因为它们的加热线圈在关...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名单公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名单公示

根据《关于组织推荐绿色技术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0〕493号),经各单位审核推荐及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评审等程序,现将通过评审的技术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12月14日至12月20日,具体名单见附件。
为尽快走出疫情阴霾,欧盟将推动绿色转型作为经济复苏计划的核心之一

为尽快走出疫情阴霾,欧盟将推动绿色转型作为经济复苏计划的核心之一

近期,欧洲议会与欧盟成员国最终就“下一代欧盟”复兴计划达成一致,这项总额超过1.8万亿欧元的长期投资计划中,37%的资金将投入到与绿色转型目标直接相关的领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把绿色转型作为欧洲经济新的增长战略,将促进自身向更加公平、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有助于欧盟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收下这份“打卡”指南:2020高交会开幕,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收下这份“打卡”指南:2020高交会开幕,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5G信息化解决方案、防疫取证系统、AI警务……11月11至15日,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高交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及相关分会场举行。本届高交会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展览模式,设置国际远程展示中心,2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线下参展,2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线上参展。总展览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有3300多家海内外展商、近万个项目参展,各项活动将超过140场。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