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节能增效是我国能源战略之首

2018-02-07 11:27  浏览:  

正值年初,各大能源企业陆续召开年度工作会议,部署2018年工作。梳理其内容不难发现,“节能降耗”“提质增效”(下称“节能增效”)不约而同屡被提及。此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也在政策层面明确,“以节能优先为方针”,坚持“开源”“节流”并重,科学管控劣质低效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双优化。

作为能源行业发展进化的方向,节能增效在我国能源转型进程中作用几何?又将如何助推能源效率提升?带着问题,本报记者于近日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

节能增效是能源战略支柱之一

中国能源报:在我国能源转型进程中,节能增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杜祥琬:我国能源转型的目标,在于推进能源生产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转型进程可用“四个革命”概括:一是能源消费革命,由粗放、低效转向节约、高效;二是能源生产革命,由黑色、高碳转向绿色、低碳;能源体制革命是保障;能源技术革命是支撑。

这其中,在低碳化、高效化道路上,节能增效成为支柱之一,甚至是我国能源战略之首。对于我国这样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意义尤其重大。

节能作为能源安全、环境安全和气候安全的要素,是一个社会公民素质和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体现;增效则是一个先进能源体系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我国能源发展也在从总量扩张转向提质增效。

另据国际能源署估算,要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2摄氏度控温目标,节能增效对碳减排的贡献率有望达40%。同样,要实现我国降低能源强度和排放强度的“双控”任务,节能增效也将贡献大头。

中国能源报:具体到微观层面,这对企业提出哪些要求?

杜祥琬:落实到企业层面,我国正在推行的“绿色制造”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要求企业围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加快应用先进节能低碳技术装备,推动减少能耗、污染物及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扩大新能源应用比例。企业的节能增效工作,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

同时我认为,可建立企业责任延伸制度,生产所带来的各类废弃物,应由企业负责到底。除处理达标外,还可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或与其他企业协同利用“共生代谢”。实践证明,这是企业升级转型改造的重要方向,在国际上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制度。

我国能源体系总效率待提升

中国能源报:在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方面,我国目前表现如何?

杜祥琬:我国已然认识到,经济发展和能源发展需要向绿色、低碳、高效转型,并为此做出积极努力,初步取得成效。

作为用能大国,近20年来,我国节能量约占到全球节能总量的二分之一;本世纪前15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约30%。而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单位GDP能耗已由2010年的2:1降至2015年的1.7:1,目前进一步达到1.55:1,这些都是进步。

在行业层面,主要高耗能行业的能效也在优化。如我国燃煤电厂每千瓦时供电煤耗,2015年平均就已达310克标准煤,其中先进燃煤电厂在污染物排放达标的同时,每千瓦时煤耗只有276克,属世界领先水平。近3年淘汰的9000多万吨钢铁、2.3亿吨水泥等落后产能,也带来超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量。

中国能源报:初见成效的同时,我国还面临哪些主要制约?

杜祥琬:按照规划,我国单位GDP能耗强度要持续下降,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30年,比2005年下降60%-65%。这都是经过大量论证的,我们应看到,我国单位GDP能耗虽已逐年下降,现仍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5倍,相比高能效国家差距更大,如比日本这样的节能国家高出4倍多。

再到行业层面,我国煤电行业仍处低效运行状态。在2015年全国煤电平均运行时长仅4300小时、2016年只有4100多小时的情况下,煤电装机仍盲目扩张,燃煤电厂供大于求,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再如,石油行业效率也整体偏低。我国石油产量约为全球总量的5%,却拥有2000台钻机,是全球总数的30%;还有300万石油工人,该数量甚至达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能源体系的总体效率有待提高、潜力巨大,节能增效是我国能源体系面临的系统性课题。

五大路径助力实施节能增效

中国能源报:结合上述问题,如何通过节能增效提升我国能源效率?

杜祥琬:我认为可从五个方面入手,推进节能增效工作更好落实。

第一,转变发展方式是根本。新常态是改善能源结构的机遇,要求我们从追求速度、贪多求大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率。如在城镇化进程中,必将增加个体能源消耗,“环境优先、节能高效”的原则下,可通过分布式低碳能源来满足需求,防止高碳能源增加,进一步加重已踩红线的环境负荷。

第二,调整产业结构是基础。“绿色低碳美丽”不是平面扩张发展就能实现的,而需新的增长点。我国高耗能产业现已饱和,新增长点要靠新产业、新动能来支撑。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特别是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就是其供给侧改革的特征之一。

第三,技术进步是重要依靠。估算显示,工信部推出的13种重点工业产品,年节能潜力可达3.3亿吨标准煤。再如,北京堵车导致的浪费约占本市GDP的7%,绿色出行呼声越来越高,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开始出现等,都说明了技术的重要性。具体到能源领域,可借助智慧能源互联网,将能源网络与信息、大数据技术等深度融合,智能电网和分布式低碳能源网络、储能技术等优化结合,由此提高能效。

第四,管理模式改革是关键。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固废减量和分类的资源化利用,这就是管理模式改革的体现之一。瑞典有研究称,99%垃圾都能变成资源。树立“垃圾就是资源”的理念,把低碳、智慧与无废相结合,我们也能造就一个朝阳产业,对节能减排意义深远。

第五,消费方式也要节能增效。我们目前的节能意识整体较缺乏,倡导健康的物质享受、丰富的精神追求,避免攀比奢华浪费之风,这一点很重要。我在巴黎参加气候大会时就发现,街头大多是小车,省油、排量小。相比之下,我国不少家庭更倾向大排量的豪华车,殊不知浪费了大量能源。在巴黎,买小排量车可享政府补贴,高排量则要缴税,用政策引导节能增效,这值得学习。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从中长期看,影响或者说决定中国碳市场指标价格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从中长期看,影响或者说决定中国碳市场指标价格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但对于减排技术及资产的投资者而言,更关键的是中长期的预期,以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项目投资为例,动辄超过20年的运营期和10年左右的回收期,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预测短期的价格区间有意义,但中长期的“价格地心引力”区间才更是至关重要的。
中科院与中国石化近日联合成立碳中和绿色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中科院与中国石化近日联合成立碳中和绿色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为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加快推进碳中和绿色技术研发转化应用,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石化近日联合成立碳中和绿色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该中心将充分发挥各方在技术创新、工程设计和产业应用等方面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共同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开放共享协同攻关新模式。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2020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意见》。这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多米尼克将在2022年建成第一座地热发电厂

多米尼克将在2022年建成第一座地热发电厂

2021年2月23日报道,多米尼克驻美大使兼驻美洲国家组织大使文斯·亨德逊在21日应邀参加“与总理面对面”互动节目时表示,多米尼克政府有信心在2022年12月建成第一座地热发电厂。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一以贯之大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