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表示:2018年年底5G将实现商用

2018-01-18 11:51  浏览:  

1月16日,IMT-2020(5G)推进组在北京召开了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规范发布会,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闻库司长发表示,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将是5G实现“18岁成人”之前的关键一步。通过第三阶段的测试,预计在2018年底 5G产业链主要环节基本达到预商用水平。

为实现2018年年底5G产业链达到商用这个目标,闻库司长表示:

要紧扣3GPP国际标准,加快推进预商用设备研发;充分利用技术试验研发平台,加快构建完整产业链;结合5G频率规划,同步推进3.5GHz和4.9GHz研发;促进业务应用发展,开启5G应用创新大赛。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中国欲成5G时代全球电信创新领头羊:

2016年11月华为在3GPP RAN1 87次会议的5G短码讨论方案中,凭借59家代表的支持,以极化码(Polar Code)战胜了高通主推的LDPC及法国的Turbo2.0方案,拿下5G时代的话语权,这也意味华为成功颠覆了高通长期以来的霸主地位。

而国内三大运营商也早已开始做准备,2017年6月港媒称,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在5G基础设施上的总投入预计七年内将达到1800亿美元,远远超出2013-2020年他们在4G网络上估计1170亿美元的投入。

由于在3G时代糟糕的经历,中国决心要成为5G技术的一支主要力量,中国由电信产业的追随者转变为技术创新者,随着5G移动开发标准接近应用,从而为三大运营商在2020年大规模推出5G服务奠定基础,

5G将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全方位的信息生态系统。

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零”时延的使用体验,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和超高移动性等多场景的一致服务,业务及用户感知的智能优化,同时将为网络带来超百倍的能效提升和超百倍的比特成本降低。

5G网络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这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整部超高画质电影可在1秒之内下载完成,随着5G技术的诞生,用智能终端分享3D电影、游戏以及超高画质(UHD)节目的时代已向我们走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两会能源最强音 | 焦开河:固平台 促融合 提升北斗应用能力

两会能源最强音 | 焦开河:固平台 促融合 提升北斗应用能力

随着北斗卫星的全球组网,“十四五”期间北斗将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北斗产业将如何发展备受关注。
两会能源最强音 | 国网辽宁石玉东:调研数字新基建项目 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

两会能源最强音 | 国网辽宁石玉东:调研数字新基建项目 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石玉东完成了今年全国两会议案准备工作。他说:“我国能源结构正在向清洁化、低碳化、多元化转型。能源互联网能够促进能源综合协同利用,降低能源供给成本,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所以,我今年准备了一份关于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的议案。”
我国“十三五”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主要目标如期完成!

我国“十三五”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主要目标如期完成!

“‘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增加到31.3万亿元,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3月1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说,“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中国企业在关键材料上的技术突破,不仅让动力电池这颗“心脏”更加强劲

中国企业在关键材料上的技术突破,不仅让动力电池这颗“心脏”更加强劲

动力电池,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10多年技术储备,3年攻关,一朝突破……这是一家中国企业为研制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单晶三元材料而走过的历程。中国企业在关键材料上的技术突破,不仅让动力电池这颗“心脏”更加强劲,也充分彰显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未来电网建设的主要任务与挑战是哪些?

未来电网建设的主要任务与挑战是哪些?

智能电网由美国首先提出,美国电科院于 2000年前后提出了 Intelli-Grid 的概念,认为这是未来电网发展的态势和解决 21 世纪电网面临的各种问题的途径。智能电网具有自愈、互动、优化、兼容、集成的特征。智能电网建设涉及面广,面临的问题较多,完全依靠传统技术很难满足其需求,因此更需要云、大、物、移、智等新兴技术支撑。由此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智能电网更开阔的发展空间。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