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中国环保新闻频道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 固废处理

金华成功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污染治理模式 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

2016-11-03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垃圾分类  金华 

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垃圾。处理的方式有很多种:回收、填埋、焚烧……但现在日益增长的垃圾和垃圾处理量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若“垃圾处理”跑不赢“垃圾产生”,就会出现垃圾围城、围镇、围村的现象。

如何破解垃圾处理难题?从2014年5月起,金华市以农村为突破口,在乡镇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

到2016年9月底,已有145个乡镇、4230个行政村推开,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4.97%。农村垃圾大幅减少。

一个样本:农村人居环境大变样

白墙黛瓦的古老民居、干净清爽的乡间小路,行走在金东区的小村庄中,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金东区澧浦镇琐园村的古建筑游持续火爆,每天接待旅游大巴30多辆,村民赚得盆满钵满。

“我在自家厅堂里摆个卖玩具的小摊,一天都有几十元的收入。”74岁的村民杨金环说,这都是托了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的福。

为了美化新农村,金东区从2014年10月开始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每天早晨,这里的村民都会将自家的垃圾倒入门外的垃圾桶里。垃圾桶里面套着两个小桶,剩菜剩饭、菜叶果皮等被倒入“可烂”桶里。塑料、玻璃等被扔进“不可烂”桶里。

目前,金东区459个行政村已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垃圾减量达85%左右。

更令人欣喜的是,村民的公共意识也增强了。琐园村的5幢古建筑老厅堂里,原本堆满了杂物,垃圾分类后,村民几天内就搬完并打扫干净。优美的环境、优雅的古建筑,让琐园村在今年国庆长假期间猛赚了一笔,光门票收入就有16万元,卖玩具、做烧烤的村民每天也有二三百元收入。

在第一季“海外名校走进金华古村落”的活动中,来自14个国家24所高校的42名教授和学生齐聚琐园,把当地的环境治理、特色生活,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保护情况以中英文视频向各自国家做了推介,推出了“民间外交”的新品牌。

一种方法:二次四分易懂好操作

在垃圾分类上,金华因地制宜地,实行“二次四分减量化”,农户一次分类+村保洁员二次分类的模式。

农户的一次分类,方法非常简单易懂:就将垃圾分为“可烂”和“不可烂”。

村保洁员在分类收集各户垃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分类。从“会烂”和“不会烂”两大类垃圾中分出“能卖”和“不能卖”的垃圾。

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减少需要填埋的垃圾总量,另一方面可以纠正农户分类中的错误。

会烂垃圾就地进入阳光堆肥房。各村普遍单独或与邻村联建阳光堆肥房,至今金华全市已建成阳光堆肥房1937座,为可腐烂垃圾提供去处;另外,在城镇等居民集中区建立微生物发酵器77座,用于周边村居分拣出的可腐烂垃圾快速处理。

“不可烂”中好卖的垃圾,例如可乐瓶、易拉罐等保洁员可以自己留着处理,能额外增加收入,他们自然十分乐意。

不好卖的垃圾按原模式经乡镇转运后由县市区统一处理。这种分类方法易学易用、易记易分,很接地气,适合农民特点,切合农村实际。

据统计,在农村垃圾分类中,“会烂”垃圾约占70%,还有10%至15%的“不会烂”垃圾能卖,最后只有15%至20%左右的垃圾进入填埋场或焚烧。

金东区曾做过实际测算,在一年中,有近70%的生活垃圾留在了村里堆肥,10%至15%的垃圾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主动性”是促成事件成功的原动力。在垃圾分类上,金华充分利用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 在村里设置“红黑榜”和“笑脸墙”。用考核机制,激发村民自主性。

婺城区竹马乡的下张家村,为垃圾分类示范村。村书记钱瑞华表示,每次垃圾分类检查情况通报时,村民们都会早早地等在那里。

“哪个农户家里被点名没做好,他们自己就会觉得很没面子。”钱瑞华说,利用村民们你追我赶的这种心理,可以有效地推进垃圾分类。“变被动为主动,将垃圾分类当作自己分内的事来完成,效果自然就好了。”

一种算法 :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据了解,目前金华市区年清运垃圾约36万吨,并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据此估算,现有垃圾填埋场的剩余寿命差不多只有5.8年。随着农民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新建垃圾填埋场选址越来越难,成本也越来越高。

再加上金华地处浙中盆地,不利于大气流通扩散,如果采用焚烧的方式易带来二次污染。

如果,金华市区农村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每年可减少垃圾17万吨,这样一来,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可再运行11年。从长远看,农村垃圾处理的政府支出不是增加了,而是减少了。

金华农村垃圾1吨的平均清运成本为200元,焚烧、填埋处理成本每吨为110元和90元。

如果全市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每年可减量垃圾66万吨以上,每年可减少清运和处理费用大约2亿元,节约的资金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当年的奖励补助支出还有节余。现在的一次性投入完全可以在8至10年的节余中收回。

目前通过阳光堆肥房就地堆肥,可产生大量有机肥。有机肥的使用,可减少因化肥过度使用带来的土壤板结、土质酸化、环境污染,提升土地肥力;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金东区是典型的农业区,这几年苗木、蔬果种植面积和对肥料需求量都在逐年上升。去年实行垃圾分类以来,许多可腐烂垃圾都实现了堆肥还田,减少了化肥使用量。从金东区澧浦镇农经站统计数据看,半年下来农户化肥购买量减少了300多吨。

一种态度:“一把手”抓“一把手”

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需要改变每个农民的行为习惯,不仅是牵涉面广、工作量大的攻坚战,更是需要长期持续、久久为功的持久战。因此,要全面推开此项工作,没有“一把手”的高度重视,没有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显然难以成功。

金华在农村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首先坚持采用“一把手”抓“一把手”的工作方法,解决领导重视问题。

市主要领导进行全市动员部署,从市到县、到乡、到村,层层抓“一把手”,统一思想认识,把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迅速传递到基层、到千家万户。

在工作推进中,各级“一把手”既“挂帅”,又“出征”,各县(市、区)书记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乡村“一把手”更是进村入户,推动工作的落实。

其次,市县两级都在“五水共治”办公室下设办事协调机构,负责谋划、统筹、协调、督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一种升级: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

农村实施垃圾分类后,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了古村落观光、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刚开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减量的2015年,金华市农家乐接待游客就达1688.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82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18.9%和24.08%;进入2016年以来,农家乐进一步加快发展,上半年金华市农家乐接待游客976.7万人次,营业收入6.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5%和28.4%,推进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实行垃圾分类后,全市各地一大批村庄纷纷发展农家乐、民宿经济、古村落观光等,美丽环境日益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和富裕。

金华市实施农村垃圾分类的实践证明,以“金华模式”处理农村垃圾,没有给农户增加负担,只是改变行为习惯,垃圾处理设施简单,政府投资可控,考核奖励制度合理,维护管理操作规范。

整套做法适应农村特点,容易复制推广。垃圾处理最大受益者是农村百姓,符合百姓利益,得到百姓支持。

同时,通过垃圾分类处理,可以促使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一种延伸: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垃圾资源化”这种有效的探索创新,体现了一座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诚意。良好的效果启发了各行各业,如何“变废为宝”成了一种良好的新风尚。

近日,金华市金圆水泥的周会计整理好相关材料准备交至国税部门审核。过几日,资源综合利用的增值税退税款62.17万元就能到账了,这是使用建筑垃圾带来的“货真价实”的政策红利。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据测算,金华市区年产建筑垃圾在100万吨左右。如此大量的建筑垃圾不断产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处置而不造成“二次污染”成为了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传统处理方式基本上是采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按照堆高5米进行测算,1万吨建筑垃圾大概要占用2.5亩土地。

事实上,建筑垃圾并不是真正的垃圾,稍加处理,就能变废为宝。建筑垃圾中的大块废混凝土、废砖、大理石等物质经人工挑选出后,部分水泥企业可以直接进行粉碎,作为生产水泥的一种原材料。

建筑垃圾的采购成本大约在18元/吨,加上挑拣费用8元/吨,总成本在30元/吨左右,比以往同比例材料成本能降低20元/吨。另一方面,去年7月增值税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积极鼓励企业加大水泥原材料的利废力度。以42.5及以上等级水泥为例,原材料中利废率达到20%以上,即可享受国家退税70%。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