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与管理

不要那么多“管理者”

2017-03-21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管理者 

各类组织在划分员工类别时,喜欢把职能支持部门员工归入“管理类”,相应地这些员工也无形中被归入“管理者”行列。这个叫法是有问题的。

\

这是导入西方管理学的结果,稍微沾点经营职能的都叫管理者。这种叫法让组织内部的关系变得有些微妙,甚至经常影响经营。

1、“管理”的本源

不妨先看看“管理”(management)这词的本源。这是个舶来词(如果没记错的话),其动词是manage,本义应该是“打理、处理”,很务实的一个词。比如老外有时口语会说“can you manage this?)(你能应付这事吗?)”并不全是我们意识中的有上下级支配关系的那个“管理”,是平民化的一个词。

但是,西学先达们引入“管理”这词后,词义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几千年传统,是官本位。习惯上,只有“管人”的、当官的才叫“管理者”。这词就被赋予了官僚意味(当然西方也有官僚)。衙门机关要“管理”百姓,权威的象征。企业职能部门要“管理”业务部门,同样是行政权力的象征。

“管理者”这个词,让本应该是服务者的职能部门被无形中赋予了某种优越感、高高在上感。

2、职能部门的角色

实际上,绝大多数支持性的职能部门,应该叫经营部门或运营部门,而不该叫管理部门。为支持组织业务工作而存在的部门,不可本末倒置而凌驾于业务工作至上(比如一些国企老观念:处室领导车间)。

管理职能是服务性工作,为支持业务活动而存在,失去业务活动,管理活动也便失去了存在价值。即便华为任正非高喊,管理最重要,打造不依赖于技术和人才的体系,实现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但是大家切不可忘了这话背后的含义:以管理打造业务的竞争力,最终还是为了业务发展。只是靠管理形成整体的系统性生产力,突破一切技术和人才的制约。

实际上,即便是职能部门,适合谈管理的,也没几个,都谈管理,容易务虚,务虚容易使人华而不实,大家都热衷谈管理,谁干具体活?(现在就是喜欢谈管理的太多,从基层到高层,稍微读过点管理,都开始对企业上下指手画脚,动不动就背后“XX公司管理很乱”,或为一己之私、或为粗懂皮毛)。

3、不要那么多“管理者”

所以,职能部门不要随便谈管理,不要人人谈管理,更不要人人都称为管理者,那会使很多职能员工忘却本份。喜欢高高在上,热衷“管理”别人,不干真正有价值的实务工作。不服务业务部门,而弄出一大堆文牍制度,让业务发展处处掣肘,变成组织发展阻碍了(这个绝不少见,越是大企业越多)。

国人有坏传统,有点权就想管人(看看从高官到城管,哪个不是?)。职能部门更热衷于搞制度文牍,一来行使行政权限,二来体现存在价值。比如有些企业负责文控的专员,在审核其他部门报来的文件格式时,即便合规,有时还是会反复让其修改(有时仅仅因为心情不好或关系不好),不顾文件存在的真正目的意义,是为规范提升管理效率。

(这个现象在政府衙门同样大量存在,积弊已久,去办过事的都知道,文牍浩如烟海,个个振振有词,难改难撼。政府的体制,非得自上而下,压着才能动)

执行制度不是不要,但是往往被职能部门扩大滥用。甚至搞事变成“搞人”。这就是官僚习气,会害死一个组织。

不要人人都称管理者,组织不需要那么多管理者,从政府到企业,要实实在在做事的人。“管理者”越少越好。否则,大量的管理成本,将成为国家和企业沉重的包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