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上市公司

石油大亨的“梦想国”:大众储油

2016-10-12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石油大亨  大众 

在国内石油市场相对垄断经营的大环境下,民营石油公司的发展壮大,都是在夹缝中求成长。光汇石油与薛光林同样不例外,而这名如今是福布斯榜单的富豪,在这个玻璃门的领域怎么累积财富,又怎么成为石油大亨,薛光林的故事显然充满传奇色彩。

“只有激发石油的金融投资功能,让大众可以低价买油-储油-用油,甚至低买高卖获得投资回报,才能将储油惠民、大众储油、藏油于民的梦想变成为现实。”薛光林认为。

201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显示,光汇石油集团(00933.HK)董事局主席薛光林以190.5亿元人民币的身家,位列富豪榜第51位。

“坦白说,我对此关注不多。”薛光林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坦言。因为他需要集中精力实现自己储油惠民、大众储油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近期光汇石油成立全资电商子公司——光汇云油,以“互联网+金融+能源”的业务模式,让众多用油企业、数亿车主能够自主选择“买油-储油-用油”的价格与时间,在低价买油储油节省用油成本同时,还能高价卖出获得投资回报。

”我已经为此投入近10亿元,希望光汇云油明年初上线,3-5年后迅速占领中国成品油、燃料油的陆地、海上的线上线下销售市场,实现超万亿元的收入,并将业务范畴拓展到全球。”薛光林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个能源金融电商平台的高期望值。

有业内人士调侃说,这或许是薛光林的一次豪赌。”

不能说是豪赌,我觉得更像是寻宝。“薛光林对此回应说。在他看来,相比藏金于民,大众储油、藏油于民更像是一块尚未挖掘的宝藏。

他算过一笔账,今年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突破1.4亿辆,相应的成品油消费量达到4.28亿吨,这将是一个4万多亿人民币的庞大消费市场。若光汇云油业务模式能帮助数亿车主实现低价购油-储油-加油,进一步降低用油成本,那么自己的超万亿收入目标,绝不是奢望。

只是,理想可以丰满,现实往往骨感。

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电商”本身是一个烧钱行业,薛光林大手笔的投入能否换回理想的市场效果,依然是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这种业务模式将会撬动现行国内成品油销售体系的奶酪,相关既得利益者是否出招“反击”,同样难以捉摸。

“我个人觉得,虽然油价持续下跌并在目前低位运行,但低于开采成本的油价肯定是不可持续的,现阶段正是我们推出光汇云油的大好时机,且国内成品油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已经是新常态,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也将是必然趋势。我们现在所做的,只是顺应时代潮流,为国为民做点事。“薛光林坦言。

夹缝中成长的石油大亨

在国内石油市场相对垄断经营的大环境下,民营石油公司的发展壮大,都是在夹缝中求成长。光汇石油与薛光林同样不例外。

1993年,薛光林开始涉足石油贸易领域,在广东周边做起油品销售生意,并逐步建立一整套油品采购供应渠道,拓展境内外的成品油贸易。

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能源集团重组,着手搭建油品分销与加油站网络,令不少民营石油公司市场份额大幅缩水,不得不退出市场。

所幸的是,光汇石油存活下来了。

有知情人士透露,光汇石油得以存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薛光林抓住机会与大型石油国企开展合作。当时中石油进入华南搭建油品分销网络,却发现只有光汇石油在深圳的油库可以合作,于是光汇石油的仓储油库和码头,很快成为中石油及中外企业石油供应的中转库。

“我租给他们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价。”薛光林表示。

见证了行业洗牌,令薛光林意识到业务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2002-2008年期间,光汇石油先后获得成品油批发经营权、设立成品油公共保税仓等资格,并涉足海外供油业务。截至2010年,光汇石油已成为国内第二大燃料油进口及供货商。

“其实,光汇石油的黄金发展期,是在赴港上市后。”薛光林告诉记者。

2008年,光汇石油通过将海上免税供油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先来国际(00933.HK),实现赴港买壳上市。得益于上市融到的资金,他开始涉足利润丰厚的上游油气开采生产领域。

目前,光汇石油与中石油在新疆地区合作开采两个油气田,年产天然气近20亿立方米,每个项目平均投资额约在数亿美元。

“在大型石油企业眼里,这类中小型油气田显得相对渺小,但对我们而言,这却是不错的投资标的。”他直言。光汇石油会选择与大型石油企业合作,自己出资金,油企提供勘探开采技术支持,彼此约定合理的项目股权与利润分配比例,实现双赢。

令薛光林没想到的是,随着2008-2011年油价持续大涨,他突然变成新的石油大亨。

2011年,他首次跻身《福布斯》大陆富豪榜单,就以28亿美元身家与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并列第19位。之后《福布斯》每年公布的大陆富豪榜单里,都有薛光林的身影。

“我对此关注不多。”他直言。当时他满脑子思考的,是如何壮大自己的石油业务版图,努力摆脱夹缝中求成长的困局。为此,他一面斥资10多亿美金收购10余条油轮,打造庞大的远洋油品运输船队,成为新加坡第二大海上燃油供货商,一面趁着近年油价回落,在2014年下旬以10.46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65亿元)巨资收购美国公司Anadarko旗下的中国渤海湾油田项目。

2014年下半年,他大手笔收购,以10.46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65亿元)巨资收购美国公司Anadarko旗下的中国渤海湾油田项目。

然而,这些大手笔投资并购,未能让光汇石油安然“躲过”油价大跌风波——随着油价自2011年历史最高点大跌约60%,光汇石油市值在过去3年缩水约30%。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