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中国生物质能新闻频道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行业动态

襄州区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12-26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农作物  能源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农作物秸秆已经从农业废弃物转变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秸秆能源利用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农业大区,襄州区秸秆资源丰富,秸秆能源化利用已成为襄州区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襄州区农作物秸秆资源状况及利用现状
  襄州区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区,发展生物质能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中秸秆资源以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和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类秸秆为主。2014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9.0万亩,秸秆资源总量大概150万吨左右,其中小麦秸秆大概70万吨左右,玉米秸秆20万吨左右,水稻秸秆50万吨左右,花生秸秆5-6万吨左右,棉花秸秆1-2万吨左右,分别占秸秆资源总量的48%、13.5%、33.5%、4%、1%。其中大部分秸秆未被利用,有的被丢弃在路边沟塘,有的甚至被农户一把火烧掉,这样,不仅造成秸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影响了空气质量和农村环境,危及交通安全,给社会带来很大危害。
  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难题,一直是近年来襄州区委、区政府要求探索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襄州区农村能源办公室结合我区农业生产实际,重点实施了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有力地推进了秸秆综合利用进程。
  秸秆能源化利用模式作为解决秸秆资源浪费、焚烧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秸秆气化、秸秆液化、秸秆沼气、秸秆固化、秸秆发电等。我区推进的秸秆能源化利用试点主要是秸秆固化项目,就是将农作物秸秆收贮后,通过机械压缩打捆,再经过秸秆固化成型设备与技术粉碎和高温挤压,将秸秆制成燃料块或颗粒,供给相关工厂、学校、饭店、浴室,取暖供热,部分取代煤炭。该项目既提高了农民收入,又缓解了能源紧张的局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发展前景广阔。
  二、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主要做法与经验
  作为一种新的秸秆利用途径,襄州区采取了先试点后铺开的谨慎做法。首先是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扶持,2010年,襄州区首个生物质燃料试点示范项目在黄集镇彭王村开工建设。在项目实施之初,襄州区委农办积极与全区范围内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联系、磋商,确定了项目实施主体,并协助示范点在土地规划、机具购置等重点环节上出谋划策。在示范点建设过程中,区委农办与相关职能部门、秸秆能源化利用示范点负责人多次召开座谈会,就秸秆储运加工场所、机具购置、电力配备、秸秆收储及制粒等情况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农办领导也多次深入示范点现场办公,主动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帮助示范点建立秸秆收贮点,拓展销售渠道。经过两年的实验推广,襄州区首个生物质燃料示点项目取得较好效果,在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显著。2012年,依托襄州区建设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的有利时机,区委农办又整合200多万元资金,建设示范区内樊凯生物质能源项目,作为示范区10万亩高效农业示范亮点项目之一,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黄集镇彭王村、张家集镇官沟村2个示范点,发展各类秸秆能源化利用机械33台套。
  三、秸秆能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襄州区虽然在秸秆能源利用技术开发与推广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秸秆能源项目建设刚刚起步,相关技术和设备有待完善,典型示范项目较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能源化利用模式单一,相关技术设备不成熟。
  秸秆能源化利用模式主要包括秸秆气化、秸秆液化、秸秆沼气、秸秆固化、秸秆发电等,而目前我区主要采取的是秸秆固化模式,其他几种利用模式还没有试点。而在秸秆固化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了应用技术、设备不成熟、实用性不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生产效率低,成型能耗高、主要工作部件的使用寿命短,设备系统配合协调能力差、运行不稳定等。
  (二)秸秆的收、储、运难度大,成本偏高。
  襄州区农业生产大部分还是以分散生产、小农经营为主,秸秆收购的对象多为分散的农户,为秸秆的大量收购带来很大难度。此外,秸秆自身具有质地松散、密度小、体积大、易虫蚀、易霉变、易腐烂、易燃烧、季节性强等特点,其收集、存储过程中防腐、防霉、防燃等成本急剧上升,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自然造成原料收购价格偏低,也限制了原料收购的网络布局。收购价格低廉与供货渠道不畅大大抵消农民收集原料的热情,其结果是进一步限制了原料的供给,影响到秸秆固化产业进一步普及发展。
  (三)资金投入不足,无配套政策支持。
  秸秆能源化项目的一次性投资都较大,试点项目即使有国家财政提供的项目补助资金,项目业主仍需投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自筹资金,非国家试点项目的业主资金投入则需更多。而秸秆能源项目建设投资回收周期一般较长,更受到秸秆原料成本偏高的影响,项目多处于微利经营状态。与此同时,项目建设用地、用电、排污费收取以及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落实还不到位,相关产业政策如“限煤令”、“限污令”等还未落地,没有政策的限制,煤炭等化石生物能源的使用日益猖獗,进一步压缩了生物质能源的生存空间。
  (四)群众认识不足,产品销路受限。
  秸秆能源化利用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全区农作物秸秆大部分仍被燃烧或废弃,广大农民包括企业对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秸秆能源意识、经济意识和循环意识,对于秸秆能源化利用的长远机制利益、社会和环境效益以及利用的新途径等认识不到位,导致产品的销路无法拓展,销量受限。同时由于秸秆固化产业的生产成本高,产业普及率低,产品的供货量不稳定,一些有意向购买生物质燃料的企业和用户担心厂家不能稳定及时供货,也放弃了使用生物质燃料的想法,从而进入了“销量低→利润低→产业普及率低→销量低”的恶性循环怪圈,秸秆固化产业的生存空间逐渐萎缩。
  四、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意见与建议
  为加快推进襄州区秸秆能源化利用水平,一方面要重点解决农村能源问题,重点发展秸秆固化燃料;另一方面通过形成秸秆能源化利用的长效机制,使秸秆能源化开发利用向储运机械化、购销商品化、途径多元化、产品多样化、开发利用产业化方向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科技研发,完善应用技术及设备。
  针对能源化利用项目中相关技术不够成熟、设备实用性差、综合效益低等问题,农村能源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有关专业领域技术专家的联系,为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牵线搭桥”,通过对秸秆能源化相关技术及设备的不断优化和完善,降低秸秆能源化企业的生产成本、满足农民对低廉、优质、清洁能源的需求,上级能源主管部门在项目下达上也应对我区多加倾斜,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推进我区秸秆能源化利用由单一利用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转变。逐步推进我区经济向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二)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襄州区农业产业分散生产、小农经营特点,创新秸秆收储运服务机制。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人民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鼓励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捡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建立和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
  (三)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政策扶持。
  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一次性投入较大、风险高,必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尽快建立财政投入、金融贷款及社会融资等渠道相结合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同时需要地方政府出台“限煤令”、“限污令”等环保政策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协作推进,落实对秸秆固化企业在用地、电价、税收、环保、交通、信贷等方面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对秸秆固化项目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同时为原料的供应者——农户,提供政策补贴,从而提高农户供料积极性,降低生产企业成本,提高产业普及率,推进秸秆固化产业良性发展。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自觉性。
  秸秆能源化项目在襄州区还处于示范阶段,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些新技术还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因此,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提高公众对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认识水平和参与意识,扩大产品销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