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混合所有制改革取信于“民”:要跨过三道槛

2014-07-16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所有制 

继中石化率先破题之后,国资委15日宣布首批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央企名单,在市场引起巨大反响。部分民营企业家和民众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哪些领域可以“混”、“混”的门槛有多高?“混”的过程中非公产权如何保护?“混”了之后能否有相应话语权?——只有跨过三道槛,混合所有制改革才能取信于“民”。

一道槛:不赚钱的没兴趣 赚钱的进不去

“混合所有制对民营资本来说是一个机会,但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好机会。”一位民营企业家表示,心里没底。

没底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不知道哪些领域可以“混”。一些公益型的国企,民企参与的兴趣不大。而垄断型的国企,搞混改的门槛又太高,民企怕不得其门而入。“好比你抓一头鲸扔到锅里,叫我撒盐巴。而我没那么多钱买盐巴。”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曾经这样比喻。

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的看法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一阵风,竞争性行业的国企可以先动起来。“竞争类国企一来需要外来资本激发其活力,二来市场化程度高,资产容易评估,不会引起太多国资流失的争议。”

另一种担忧是,身处垄断行业的国企,是先破垄断再搞混改,还是以混改破垄断?“部分国有企业,就是凭借政策优势挣钱。如果不打破垄断,就急急忙忙搞混改,可能会造成新一轮的权力寻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

二道槛:缺钱了找你 赚钱了踢开

虽然混改的大方向已定,但仍有一些民营资本持观望态度。“就怕缺钱了找民资入股,等赚钱了又把你一脚踢开。”一位做贸易起家的温州商人说。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打破部分垄断行业的“玻璃门”,对此民营企业家是欢呼的。但不少温州商人对之前的一些遭遇心有余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比如,2009年时某省曾下发通知,对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温州民间资本在此次改革中被硬性要求退出。据周德文估算,当时温商有500亿元的股权遭到强制“并购”,又没有按照市场价格估值,总体损失在200亿元以上。

“政府要讲诚信,要有契约精神,用实际行动打消民营资本顾虑;政策要稳定,不能朝令夕改;最根本的是要健全法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周德文认为。

三道槛:捧了“钱场” 没有“人场”

和十多年前的脱困改革相比,当前不少国企已经是世界500强的常客,资金并不短缺。探索混合所有制,主要是为了引入真正的市场机制。让一些民营资本担忧的是,能否享有与股权对应的经营话语权?

2007年我国成立京沪高铁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资产管理公司牵头的保险资金成为第二大股东,这在当时被认为是铁路向社会资本开放的破冰之举。2013年初却传出平安资产要求退股的消息,原因之一就是其无权过问铁路的运营决策。

“实施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即使是国资控股,也不能按照传统国企的方式来管。”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说,现在一些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企业,还经常接到上级的“红头文件”,要求“参照执行”,这其实忽视了其他股东的权利。

要避免一股独大的现象。在重大决策时,容易产生国资“一只手压倒一片手”的现象,民资只能扮演“陪太子读书”的角色。不少民营企业家呼吁,改革的步伐可以再大一些,在很多行业国资不必追求绝对控股地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