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发改委:城镇化规划正在抓紧修改

2013-07-02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发改委 

6月2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作城镇化工作情况报告时透露,2010年底,发改委等14个部门已启动编制城镇化规划,并起草形成了规划文稿。目前,该规划正在征求意见并“抓紧修改完善”。

\

新一届中央政府履新以来,强调把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中之重。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2.57%,大体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其中,城市群对人口城镇化影响颇大。报告介绍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

城镇化质量五大问题

报告指出,虽然城镇化快速推进,但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报告认为,中国“仍处在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期”,但全球市场争夺、资源供求矛盾和减排压力加剧,城市内部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过去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首先表现为市民化进程滞后。主要体现在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两亿多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虽统计上被纳入城镇人口,但未能平等享受市民基本公共服务;同时,城镇内部新的二元结构矛盾,制约了城镇化的经济推动作用,也存在着社会风险隐患。

此外,中国城镇化进程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城镇用地粗放低效,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脱离实际地大搞建设;

二是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部分特大城市主城区人口压力偏大,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功能不足,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服务功能弱;

三是“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城市无序开发、人口过度集聚,交通拥堵等;

四是体制机制不健全。户籍、土地、社障、财税、行政管理等制度,一定程度上固化了现有城乡利益失衡格局,制约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健康城镇化四大战略重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报告指出,新型城镇化要“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六个领域的体制改革。这六个领域包括: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

这些体制改革包括:逐步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公共财政体系和投融资机制,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报告同时提出,未来中国推进城镇化,战略重点有四:

首先,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是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二是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其次,要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把有条件的东部中心镇、中西部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城市群。

再次,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统筹中心城区改造和新城新区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创新城市管理方式。

最后,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