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机构认为货币政策将转为中性

2013-02-26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机构 

鉴于中国物价水平温和反弹,加之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需要及外围货币持续宽松,投资机构研究人士认为,中国货币政策将不得不有所后退,从中性偏松转向中性。

中金公司2月25日发表的研究报告称,1月中国货币增速和社会融资总量大幅反弹,显示总需求增长较快。个人贷款显示住房按揭和居民消费的扩张较快;企业中长期贷款和非信贷融资体现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较旺。企业存款的反季节上升,则反映了需求回暖带来的企业经营收入的改善。

除了货币总量的扩张速度,资金价格也显示当前的宽松程度。报告称,近期银行间市场利率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资金利率处于低位,基本在历史均值水平;二是银行间市场利率波幅明显收窄,比起以前七天回购利率动辄上冲至10%,2012年下半年以来,七天回购利率最高不过5%,向上波幅减半。

民间利率也呈回落趋势。央行温州中心支行监测的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2月22日为20.31%,低于去年四季度22%上下的利率水平。

银行间市场利率、企业贷款利率和民间融资利率都环比下降,显示流动性供给相对于需求改善。货币供给的扩张暗示1月的外汇占款可能较多,但总体上还是反映了政策中性偏松的取向。“但平均年息超过20%的民间资金价格,相较于当前企业的利润率显得仍然偏高。”报告这样认为。

中金公司研究人员称,CPI通胀步入上升通道,但总体上仍较温和,不足以带来货币政策短期内紧缩的压力。同时,总需求的较强回升和流动性的相对宽松降低了进一步放松的可能。加上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需要以及外围货币宽松的持续,预计货币政策从中性偏松向中性转变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研究主管石磊在最新一期财新《新世纪》周刊的专栏文章中称,今年以来从银行间市场到实体经济流动性都非常宽裕。这主要源自净结汇量和融资量大增。他认为,随着CPI走高,二季度可能成为流动性由宽松转为正常的过渡期。

上周(2月18日至22日),央行两次进行正回购操作,单周净回笼资金达到9100亿元,创出历史最高位。不止一位研究者对财新记者分析称,此举主要是为应对1月外汇占款可能出现的暴增。

大和资本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由宽松转向中性,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将维持这一状态。在此基调下,央行已试图防止流动性过于宽松。实际上,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在去年12月达到3.3%,为四年来的最高。他称,“为预防经济过热的发生,也应当采取一些回收(流动性)措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