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中国环保新闻频道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 企业资讯

上善若水:太和水环境涤荡生态文明源头活水

2016-04-19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生态  太和 
  【中国环保在线 明星企业】“水之性格为上善,水利万物而不争。”在我国水环境日臻恶劣的当前,水生态治理已成时代潮流。太和水环境等大批民族企业的崛起,为我国乃至全球水环境源头活水的治理带来了希望。

\

上善若水:太和水环境涤荡生态文明源头活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从古至今,作为万物源头的水,延续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与传承,更凝聚了华夏智慧的灵魂。但工业革命以来,水污染加剧,近些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更让水环境问题雪上加霜。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污染事件频频,水环境治理被提上日程,尤其是2015年4月“水十条”的出台,为涉水环保企业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产业蓝海成型,名企千帆竞发,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太和水环境”)应运而生,顺势而起。
  
  水处理市场大潮之中,大小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遍地而起,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企业强者愈强,弱者被收购兼并销声匿迹,市场秩序趋于稳定。在弱肉强食的市场竞争中,太和水环境何以立于强者之林,并呈现不断发展壮大之势?

\
  
  访谈现场
  
  在4月14~16日隆重举办的2016成都环保产业博览会上,太和水环境总裁林郁文先生、副总裁尹和桂先生以及四川分公司经理刘启波先生接受中国环保在线专访,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据林总介绍,太和水环境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拥有“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等20多项专利技术,治水效果非常显著,能见度达到3-5米,并且获得了2015年水利部的重点推广技术,同时也获得了2015年水行业水生态治理标杆企业的奖项。随着整个国家对环境的更加重视,以及各级政府对污水治理投入的加大,太和水很好地把握住了机会,近几年来发展非常迅猛。公司员工人数从几年前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1200人,基地从几十亩、一百亩左右发展到现在全国总基地面积达到三万亩,目前公司的发展情况相当良好。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正是太和水环境核心技术之一,该技术为我国原创、世界首创,是行业内唯一获得美国发明专利的高科技成果。该项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性本土技术对我国水环境治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采访中,尹总表示,太和水环境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三大板块:第一、食藻虫培育和复壮;第二、成水植物的优选和改良;第三、整个生态生物操控技术。
  
  首先,食藻虫培育和复壮。食藻虫是一种低等甲壳浮游动物,是在富营养水体里都可以找到的大型枝角类浮游动物,它的原生状态大概在0.1毫米左右,经过培育复壮之后可以达到0.5毫米。改良主要在三个方面:1、口径的改良,让它口径增大,吞噬成团的蓝绿藻;2、肠道的改良,能消化蓝绿藻,尤其是消化成团的铜绿微蓝藻,把它消化成无机盐和水;3、耐毒性的改良,对环境的改良。比如说:我们最北做到长春的项目,最南做到三亚,对温度、盐碱、环境适应性的改良。通过这三方面的改良,让它在目前富营养的水体状态下能够为我们前期打通生态链。
  
  其次,成水植物的优选和改良。这一块体现在几个方面。1、矮化的改良;2、单年生改良成多年生的植物,它不开花不结子;3、耐高污染底力的改良,耐盐碱、耐高温、耐极寒等各方面改良之后,让它能很好地适应全国各地的环境。
  
  最后,整个生态生物操控技术。生态操控技术,最本质的就是富营养资源化。通过成水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鱼虾螺贝作为消费者的以成水植物为载体的有益微生物群落的构建。通过小鱼小虾吃草、肉食性鱼类吃草食性鱼类等生态链的调控,最终达到生态的稳定和持续。
  
  同样是水环境处理技术,食藻虫技术有着怎样的独特优势?“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技术相比,无论是物理技术还是化学技术、微生物技术,食藻虫技术最明显的特点是不耗能、不耗电,完全节能环保,没有任何设备,只需要阳光、成水植物、水生动物。另一个特点是:可持续性。生态系统一旦构建就是一劳永逸的,不需要持续的耗能、改善等投入,是一个自我循环、自我修复、自我进化的高级生态系统。”尹总如是说。
  
  而依托独特的技术优势,太和水环境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重点水治理项目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如:云南省滇池国家水专项、江苏省太湖水专项、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太湖水专项、北京圆明园、上海世博后滩、上海青草沙水库等,并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3次、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2次及“美国年度最高设计奖——综合景观设计杰出奖”等。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公司规模逐年扩大,太和水环境跑马圈地,业务已遍布全国60多个省市,在华南、华东、西南等区域均处于领先地位。上海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九源清(北京)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太和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全资子公司的设立,让太和水环境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向着水处理巨无霸企业不断进化。

\
  
  太和水环境林总裁接受中国环保在线专访
  
  太和水环境林总裁接受中国环保在线专访时表示,太和水环境2011年切入四川市场,第一个项目是成都五龙山万科水景项目,水景共有8万平米水域面积,项目完成之后,水质从原来的五类水达到三类水的标准,2014年检测的水质标准达到一类水。而子公司成立于2013年,在四川乃至西南各省均有项目辐射。“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于四川市场,与四川人民一道响应国家绿水青山政策,打造更好地生态环境。”林总说。
  
  “佛在心、道在身、儒为表,民族大义为本”,秉承如此企业文化,太和水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强力推进过程中不断蜕变成长,“太和水”已然成为水务行业的一张金字招牌。作为政策扶持性行业,环保行业尤其是水务行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太和水环境在把脉政策与市场动态方面,同样快人一步,化被动为主动,领跑行业。
  
  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回顾了作为“十二五”收官之年中国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中取得的一些成就,从这些成就中,我们不难发现PPP模式在整个环境治理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PPP铺天盖地而来,如何见招拆招出招,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太和水环境又是如何应对的?
  
  林总表示,“近几年以来,中央政府在大力推行PPP模式,这是政府和企业非常好的合作的一个契机。PPP模式的特点是: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我觉得在水治理环境方面,目前国内整个PPP模式合作的项目正式开展还不是很多,希望在今后这种新兴的技术、让低碳环保的企业,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能够参与到更多的项目中。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能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乘政策春风,辟水务坦途。纵观太和水环境整个发展过程,包括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可以发现太和水环境在众多领域都有发展成就。国内业务继续布局,积极“走出去”与国际实力企业同台竞技,也已经成为太和水环境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战略。
  
  据林总透露,紧跟中央提倡国内油脂企业走出去的政策,走向国际市场是太和水环境今后的长远规划题中之义。“太和水环境在水体污染治理方面已经迈出了国际性的一步”,正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如泰国、汤加王国等国家,公司还规划今后将开辟欧洲、美洲等发达国家市场,这标志着“太和水”已成功走向国际舞台。
  
  “惟德动天,道法自然。”我国水生态治理不容乐观,但并非无药可救,正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治理过程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因为太和水环境等实力民族强企的崛起,中华民族的“源头活水”必将清澈无比,而美丽中国的蓝图也将成为现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