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下半场 抓牢汽车产业发展新机遇

2022-04-02 11:38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  

近日,全球汽车信息平台MarkLines发布了2021年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数据,前20名中有12家中国汽车企业。中国车企正成为国际新能源汽车舞台的重要力量。

智能化和电动化变革为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孕育出新机遇,特别是在国家创新战略驱动下,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半场实现良好开局。要在下半场继续胜出,我们必须正视产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立足自身实际,扬长补短,变压力为动力,抓牢汽车产业发展新机遇。

从行业层面来看,与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世界汽车工业相比,中国汽车工业与成熟的市场阶段尚有距离,行业格局也处于剧烈变动中。过去一年,传统燃油车市场留存85个品牌,月销量千台以下的品牌有34个,有9个品牌消亡。在新能源汽车赛道,我国汽车产业换道先行,取得了某些先发效应,为我国由汽车大国转向汽车强国提供了机会,但机会窗口期不会太长。

从企业表现来看,能走到今天的国际知名汽车品牌,无不是经历了多次兼并重组和大量汽车品牌的消亡,各自有着出众的技术、产品、服务及品牌体验。中国汽车工业传统自主品牌实力不断增长,造车新势力也相继崛起,但依然整体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亏损、低利润以及不够稳定的供应链,让不少中国车企仍徘徊在生死线的边缘。

正视压力,也要心怀梦想。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虽然面临种种挑战,但同时也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基础。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国际化水平高。国家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明确了包容准确的技术路线,建立了有利于技术进步和企业创新的产业政策体系。宁德时代跃居全球动力电池企业首位,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支撑力大幅增强。有鉴于此,中国车企乘势而上,务必要打好关键技术、供应链、营销和服务体系的攻坚战,深耕细作,久久为功。

正视压力,追逐梦想,必须争取主动。要让更多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过去,中国车企主要是“跟随”,但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先行者,多数中国车企已经意识到必须自己做研发创新,持续多年保持巨额研发投入。目前,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还面临着很多技术创新的“无人区”。要打造出世界级品牌和产品,中国车企必须紧抓源头性技术研发,加强核心技术储备,掌握世界领先的技术。

冲破艰难险阻,让梦想变为现实,供应链稳定至关重要。市场调研公司IC Insights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5%。过去,很多中国车企都是交给一级配套商来做,如今继续选择国际供应商在短期内或许是快速提升竞争力的选择,但从长期来看,国产供应链的安全才是安身立命之本。要赢得先机,必须超常规地重视电动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三条供应链的建设——目标是做到在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可控。

中国车企要在国际新能源汽车舞台真正立于不败之地,营销和服务体系必须与时俱进,敢于争先。中国车企要积极拥抱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变革,借助数字化技术,努力构建直达消费者的能力,同时,中国车企在服务环节要对标国际知名品牌,通过完善服务体系,提供高质量服务,不断提升做强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和国际市场影响力、竞争力。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开始全面竞争,汽车产业也已进入颠覆性变化阶段。星光不问赶路人,中国车企需踔厉奋发、风雨兼程,争取早日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品牌,为早日实现汽车强国梦想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德国或提前取消插电式混动车补贴

德国或提前取消插电式混动车补贴

据外媒报道,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德国经济部希望在今年年底提前结束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并从2023年起,将针对电动汽车的现金补贴减少三分之一。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的风标意义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的风标意义

尽管全球主流传统车企都发布了各自具体的“停燃”时间表,但敢于“第一个吃螃蟹”还是需要足够的勇气。从这一点看,比亚迪勇气可嘉,而赋予其底气的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由此也再次印证了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的进程将由中国主导的观点。
推30款纯电动车!本田电气化战略曝光

推30款纯电动车!本田电气化战略曝光

近日,日本第二大车企本田汽车公布了最新的电气化战略规划。这份规划里,本田汽车表态将在未来10年内投入640亿美元,用于电气化转型,并在2030年前推出30款纯电动汽车,届时,年产量将达200万辆。
大众考虑在美国建电池厂,挑战特斯拉

大众考虑在美国建电池厂,挑战特斯拉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正寻求在美国生产更多的电池,因为该集团正试图提高其在美国的电动汽车产量,并挑战特斯拉的领先地位。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