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地:碳达峰需要电力零碳先行

2021-11-19 15:54  来源:国是直通车  浏览:  

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近日参加中新社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时表示,中国具备了低碳转型的巨大潜力,碳达峰需要电力零碳先行。

“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电力系统面临转型。但在此过程中,克服其巨大体量带来的惯性成为一大挑战。

周大地说,过去30年来,中国电力系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在电力装机、发电总量、电力输送系统建设和规模,以及常规发电技术、电网运行技术和可靠性等方面均位居于世界前列。可面临巨大转型,要从这种大规模集中型的、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电力系统转化成零碳电力系统,过去的很多优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一种阻力。

但他同时指出,好的方面是,中国在核电、水电、新能源发电技术和装机,以及新能源消纳等方面,现在处于国际先进地位。特别是光伏、储能电池等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已经处于世界最前列,可以说正引领新能源发展。同时,由于光伏、风电以及储能系统的快速技术进步和大规模制造能力,中国具备了低碳转型的巨大潜力。

周大地举例说,中国风光发电成本过去十年来大幅度下降,其中风电成本下降约30%到40%,太阳能发电成本下降50%到80%,且还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作为重要的储能技术,锂离子等电池储能技术进步亦非常快。锂电成本十年前每千瓦时7700多元人民币,现在已下降至680元;储能度电成本5年内也有望从现在的6角6分下降至2角左右,这些都为低碳转型创造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碳达峰需要电力零碳先行。”周大地表示,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近23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40%。今后能源系统的碳中和,必须要建立以零碳电力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系统要力争2040至2045年期间实现零碳化,所以下一步必须加快非化石能源电力发展速度。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我国一批重大新能源项目进展顺利 新能源工程稳步推进 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我国一批重大新能源项目进展顺利 新能源工程稳步推进 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今年是推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关键之年,核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不断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新春伊始,一批重大新能源项目工程进展顺利。
解读丨煤电价格市场化改革走向深入

解读丨煤电价格市场化改革走向深入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提出,要不断提升能源市场化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机制,扩大市场交易电价浮动范围。
全球现能源电力短缺,欧美超发货币引原材料价格暴涨

全球现能源电力短缺,欧美超发货币引原材料价格暴涨

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煤炭、石油、天然气供求压力增大、价格持续攀升,欧美多国及中国、印度、巴西等多个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能源电力短缺现象。本文剖析了全球能源电力短缺的原因,提出了对我国能源电力保供的启示和有关建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  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 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

能源生产和消费相关活动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大力推动能源领域碳减排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及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围绕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现有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治理方式等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需要。
秦海岩:加快发展陆上风电是各地落实“双碳”目标的一条最经济可行路径

秦海岩:加快发展陆上风电是各地落实“双碳”目标的一条最经济可行路径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向全球庄严承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落实双碳目标的各项工作在各省份迅速展开。就江苏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而言,“3060”绝不仅仅是一种任务。江苏省是经济强省,长期以来能源需求巨大,目前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在消费总量中占比依然较大。江苏省欲按期乃至率先实现上述“双碳”目标,除了大力推动传统能源的清洁化利用外,继续大力发展新能源——尤其是风电、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清洁化步伐,是目前的最佳路径之一。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