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数字能源:未来储能系统将走智能化、组串化的发展方向

2021-10-12 17:02  来源:华为数字能源  浏览:  

10月11日-13日,2021第八届中国国际光储充大会&展示会在无锡正式召开,作为储能全产业链整合探讨的第一平台,中国国际光储充大会已成功举办七届,吸引了业界大咖、产业链企业高管与资深专家广泛参与。

作为数字能源领域的先行者,华为深度参与了此次大会,并以“双碳”目标下储能技术的发展为切入,充分展示了自身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的两大优势,助推产业伙伴共建绿色未来。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而未来能源结构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电力体制改革这些因素都让业内人士将目光聚焦到储能这一问题。储能在推动能源变革和能源互联网发展中的作用将全面展现,产业亟需规模化发展。

华为江苏数字能源副总经理黄文雄在圆桌论坛中指出,构建以光伏为代表、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碳中和的关键,也是可再生能源+储能的发展趋势。

在首批从业者的积极探索下,储能商业模式逐渐成型,未来储能系统将走向智能化、组串化。

“未来华为数字能源将致力于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携手产业伙伴推动能源革命。”黄文雄指出,储能系统需融合电化学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甚至AI技术构成的整体系统,并通过组串式的精细化管理,最大化每个电池包、电池簇的充放电量,提升储能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发电量,保障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

针对储能全产业链中的漏洞和弊病,华为提出智能组串式储能解决方案,通过一包一优化、一簇一管理的策略,最大化储能充放电量;通过四重安全检测,减少火灾风险90%以上;通过模块化设计,使能分期补电,支持初始配置降低30%;让储能系统的寿命更长久,最终提升了储能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投资收益,降低LCOS20%以上。

华为数字能源解决方案销售部产品总监钟元旭在主题演讲中对清洁能源和储能产业未来体系做出展望,并向产业链抛出新型电力系统全景图。

钟元旭指出,华为数字能源以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融合创新,构建全场景智能光储解决方案,助力智能光伏成为主力能源,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截至2021年5月31日,华为智能光伏累计全球发货已超175GW,每年生产清洁电力2240亿kWh、二氧化碳减排1.064亿吨,为220万人口消除电力鸿沟。

光伏作为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见,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华为将持续以绿色低碳为核心,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在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同时,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层支撑,切实推动高质量低碳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国家能源局介绍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并答问

国家能源局介绍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并答问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恢复,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可以概括为四个特点:
打造世界锂电之都 福建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产值逾千亿

打造世界锂电之都 福建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产值逾千亿

记者8日从福建宁德市工信局获悉,截至10月底,宁德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1100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为该市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
电池巨头都在布局 近几天爆火4680电池到底是什么?

电池巨头都在布局 近几天爆火4680电池到底是什么?

最近4680电池有点儿火。11月8日,新浪援引外媒报道称,在推进4680电池大规模生产的特斯拉,计划在加拿大建设电池设备工厂,为这一型号的电池量产做准备。其次是,据前几日的媒体报道,松下透露在技术上基本已准备好量产特斯拉4680电池。
LG能源解决方案公司与Nikola签订为期8年的电池供应合同

LG能源解决方案公司与Nikola签订为期8年的电池供应合同

LG能源解决方案公司(Energy Solution)将向美国氢气电动卡车公司Nikola供应电池,为期8年,从2022年到2029年。Nikola在11月4日的第三季度财报中宣布,它已于10月20日跟LG能源解决方案签署了一份长期电池供应合同。该公司对合同的价值和将要供应的电池数量则进行了保密。
空气燃料实验系统“梦想成真”

空气燃料实验系统“梦想成真”

英国《自然》杂志11月4日发表一项工程学研究,瑞士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种用阳光和空气生产燃料的实验系统,且该系统能在日常条件下运转。这项研究或为生产碳中和的碳氢燃料铺平道路,但在现阶段,生产流程仍需进行大量优化和改进。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