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碳中和过程会是经济社会大转型,应以“技术为王”

2021-06-01 16:32  来源:东方网  浏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近日在相关会议上表示,碳中和过程会是经济社会大转型,应强调“技术为王”。他认为,碳中和是一个“三端发力”体系,其中,在能源消费端,应力争在居民生活、交通、工业、农业、建筑等绝大多数领域中,实现电力、氢能、地热、太阳能等非碳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

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量(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努力(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等)所吸收。简单来说,就是想办法把原本将会滞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下来或吸收掉。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为401亿吨,其中86%源自化石燃料利用,14%由土地利用变化产生。这些二氧化碳最终被陆地碳汇吸收31%,被海洋碳汇吸收23%,剩余的46%滞留于大气中。

谈及未来碳中和的主要途径,丁仲礼指出,在人为排放逐渐下降的背景下,海洋碳吸收也会相应降低,碱性土壤固碳和沉积固碳会继续起作用,而那些“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则需通过生态建设、工程储存等方式去除,以实现碳中和。

丁仲礼指出,碳中和看似很复杂,但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三端发力”的体系:

第一端是能源供应端,尽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制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或能源供应系统;

第二端是能源消费端,力争在居民生活、交通、工业、农业、建筑等绝大多数领域中,实现电力、氢能、地热、太阳能等非碳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

第三端是人为固碳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简言之,就是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减碳、固碳,逐步达到碳中和。

在丁仲礼院士看来,碳中和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其过程将会是经济社会的大转型,带来涉及广泛领域的大变革。“技术为王”将在此进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即谁在技术上走在前面,谁将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他指出,实现碳中和所需资金将会是天文数字,绝不可能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得以满足,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鼓励竞争,稳步推进。政府的财政资金应主要投入在技术研发、产业示范上,力争使我国技术和产业的迭代进步快于他国。在此过程中,特别要防止能源价格明显上涨,影响居民生活和产品出口。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增减之间 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

增减之间 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在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同时,以“减碳”为抓手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增减之间,绿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碳中和”“碳达峰”成年度热词,环保与能源产业迎来重要窗口期

“碳中和”“碳达峰”成年度热词,环保与能源产业迎来重要窗口期

“碳中和”“碳达峰”在十四五之后成为关键热词,在碳中和的目标下,环保与能源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重要窗口期。
08-02
“双碳”目标下构建中国的“浪费管理学”

“双碳”目标下构建中国的“浪费管理学”

从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出发,指出关注浪费问题的重要性。着重强调应开展关于浪费问题的系统深入研究,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浪费管理学”,并在杜绝和反对浪费的体制机制上多做文章。选择浪费这一看似寻常, 学术界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而实际上对国家、社会有重要影响的问题专门讨论,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双碳”目标之下光伏整县推进该如何发展?

“双碳”目标之下光伏整县推进该如何发展?

7月23日,2021首届河北光伏产业发展论坛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聚力碳中和 扬帆光伏新征程”为主题,与会者共同探讨了河北省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政策环境、市场机遇与挑战等相关话题。
殷雄:技术创新是打开终极能源之门的“钥匙”

殷雄:技术创新是打开终极能源之门的“钥匙”

核能从本质上来说,它也是一种化石能源,因为它的能量来源是储存在地壳中的铀等可裂变的矿物质。由于可裂变物质的储量有限,因此总有用完的一天。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