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勇立潮头 勇担使命 推动矿山智能化发展

2021-02-03 10:26  来源: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  

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逐步进入深部,矿山面临采矿技术难度大、环境恶劣、安全风险大,不适宜人类长期作业等压力和挑战。矿冶集团充分利用智力优势,开发推广矿山智能化、无人化采矿技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与安全性,对我国矿产资源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矿产资源 矿山 智能

背景PART 01

当前,我国矿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矿产品价格相对处于低位、资源开采环境愈加恶劣、人力成本攀升、安全环保要求更趋严格等等。

经多年粗放型开采,地表优质矿产资源消耗殆尽,大量矿山正在筹划或已进入地下开采乃至深部开采阶段,已建和在建深度超过1000m 的金属矿山近50 座,未来10-15 年内,1/3 地下金属矿山将进入1000 米开采深度,采矿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不适宜人类长期作业。

发展智能化乃至无人化采矿技术,革新矿山开采模式,减少地下人员,提高生产效率与安全性,是我国资源开发尤其是深部资源开采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

矿冶集团是我国以矿冶科学与工程技术为主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究与设计机构,以“技术创新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发展使命,积极开发与推广矿山智能化、无人化采矿技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与安全性,对我国矿产资源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行动PART 02

当前,我国经济由快速发展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矿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逐步进入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

作为国家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究与设计机构,矿冶集团切实扛起国家创新队的责任担当。

1.汇聚强劲科研实力 引领矿业智能转型

在引领行业变革的路上,要有向星辰大海出发的勇气和决心,更要有埋头苦干的精气神和创新发展的真本领。

矿冶集团依托“矿冶过程自动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矿山智能开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开发平台,聚集我国金属矿山领域智能开采方向学术带头人、数字矿山与智能矿山领域知名青年专家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开展智能矿山领域科研攻关。

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地下金属矿规模化无人采矿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十二五”863项目、“地下金属矿智能开采技术”、国际合作专项“金属矿深井开采安全智能化监控技术合作研究”、国家安监总局“四个一批”项目、“超大规模金属矿井运输系统及其智能控制技术研究”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企业服务项目五十余项。

参与编写和制定了“矿山物联网编码标准和交互协议研究及矿山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系统”、工信部《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建设指南》、“2035我国基础材料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研究”规划等有关智能矿山建设的国家标准与规划。

2.直面矿业发展困境 解决行业技术难题

地下开采地质环境复杂、矿山信息化标准体系缺乏、信息孤岛、系统封闭等问题普遍存在。

矿冶集团将行业工艺技术背景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开发出矿山一体化生产管控系统、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矿山装备精细化管理系统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矿山信息化、智能化产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集技术咨询、产品供应、智能装备及工程总承包多位一体的智能化服务,打造整体协调优化,安全、高效、绿色的智能矿山,促进矿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搭建智能化基石。数字化和自动化是传统矿山向智能矿山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智能化建设的基础。矿冶集团立足矿山生产工艺流程,研发出矿山物联网数据采集平台、井下有轨/无轨装备智能控制系统、无轨车辆运输计量管控系统等,实现矿山资源数字化、数据实时化、生产自动化、现场无人化,达到本质安全、减员增效的目的。

强化智能化集成。为了解决矿山生产多环节的协同管控问题,实现矿山开采全流程的规划设计、生产调度、安全监控,矿冶集团研发出矿山三维生产管控平台,将企业已有信息化与自动化数据、相关生产系统及设备状态数据进行无缝集成,在统一场景下实现矿山运行状态的集中展示与管理,为矿山企业智能化、集成化管控管提供良好的支撑平台。

 

三维管控平台

 

井下装备智能作业与远程遥控系统

创新协同制造模式。产业互联、协同制造是未来大型矿业集团发展的必经之路。矿冶集团通过建设网络协同平台、多级生产管控系统、混合云数据服务中心等,协助各个企业实现供应链、物料、能源、设备、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安全环保管理等的互联互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下的网络协同制造生产经营体系,推动传统矿业企业向综合型、创新型和市场服务型的现代化矿业集团转化。

3.齐心共建智能矿山 携手共迎美好未来

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立足先进技术和国际化开发平台,与国内外同行及上下游企业积极拓展矿业领域智能化服务的深度合作,齐心携手共同推进矿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国内,与江铜集团、江钨集团、铜陵有色、新疆有色、河北钢铁等矿业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智能矿山建设、网络协同制造等方面深化合作;与东北大学、北京安期生技术有限公司等高校及上下游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智能矿山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及智能采矿装备开发及应用等领域深化全链条合作。

在国外,借助矿冶集团发起成立的“中国-南非资源综合利用联合研究中心”等一批国际合作平台,北矿智能积极拓展全球化科技合作,长期与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等国外顶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推进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在矿山智能开采技术、深部采矿安全监测预警一体化技术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

履责成效PART 03

经过多年努力,矿冶集团在智能矿山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矿山智能化、无人化产业发展技术成果,并致力于将相关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以期“创新发展智能技术、重塑矿业发展模式”。

先后完成了山东黄金集团三山岛金矿国际一流示范矿山、南京银茂数字化矿山、江钨集团宜春钽铌矿数字矿山、新疆有色集团信息化规划等建设,推动了首钢杏山铁矿、马钢罗河铁矿、福建马坑矿业、内蒙古红岭铅锌矿等众多矿山企业智慧化转型、智能化发展。

2020年5月,由矿冶集团研发的井下1350m有轨运输水平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在金川三矿区实现井下应用,操作人员只需在控制室内通过输入配矿指令,一键式完成全自动无人驾驶功能,整个过程无需驾驶人员干预,有效改善了井下人员作业环境,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有轨运输效率,提升矿山安全管控水平,实现井下矿山智能化、无人化目标。

 

金川三矿区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

展望PART 04

中国矿业的转型发展需要团结各方,群策群力。

2019年12月21日,由96家单位发起、以矿冶集团为挂靠单位的中国矿业联合会智能矿山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矿业领域绿色智能化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道。

矿冶集团将继续扩大与矿业企业、设备研发与制造企业、信息通信技术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服务机构的合作交流,汇集多方力量,统筹各种资源,发挥自身作用,携手推进矿业智能化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江西:加快一批抽水蓄能电站等储能调峰项目以及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

江西:加快一批抽水蓄能电站等储能调峰项目以及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

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切实稳住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加快推进一批重大能源项目。推动信丰电厂、丰城电厂三期、新余电厂二期等项目建成投运,力争神华九江电厂二期、上高电厂、上饶电厂等项目年内获得核准并开工建设。
21项政策打通新能源难点堵点

21项政策打通新能源难点堵点

《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旨在锚定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方案》从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等7方面提出21项具体政策举措,提出切实可行和具备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为新能源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同时,新能源开发利用仍存在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等制约因素。
05-30
中能融合联手天翼云护航能源数字化转型

中能融合联手天翼云护航能源数字化转型

目前,能源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命脉,除了国际形势影响之外,还面临着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挑战,也成为网络安全攻击首选领域之一。如果能源场站、输电线路、油气管道的网络安全遭到入侵,严重程度不亚于粮食种子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国家能源局:我国能源重大项目建设提速 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国家能源局:我国能源重大项目建设提速 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了解到,目前我国正在加快能源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提升能源保障能力的同时,有效拉动投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在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上建设的60万千瓦光伏+储能电站即将并网发电,每年可生产12亿度绿色电能。沿海核电防城港4号机组华龙一号工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2号机组正在开展调试试验。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宋雯:我国能源在建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2.2亿千瓦,将有力支撑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同时,我国今年还将适度超
05-23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