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所长彭述明

2020-12-09 14:41  来源:四川在线  浏览:  

谈起“卡脖子”技术,彭述明指了指鼻梁上的眼镜。“你看,就连我这个渐进镜片,国内也没有,还得靠进口。”说罢,长叹一口气。

中国绵阳研究堆

核科学研究贯穿了彭述明的大半生。1987年,他报考北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立志解决当时洗发香波依赖进口、严重紧缺的问题。大学毕业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简称“二所”),从研究人员一路到升任所长,“自主创新”四个字更是浸润其职业生涯。

近日,时值二所独立建所50周年,记者走进二所专访彭述明。从反应堆安全聊起,彭述明与记者畅谈核技术应用和科技创新。

谈核安全  建在城市周边的研究堆是否安全可靠?

四川在线:中国绵阳研究堆就建在离绵阳市主城区9公里的地方,它真的安全可靠吗?

彭述明:从堆型来看,中国绵阳研究堆是目前国际上安全性、经济性较好的一种研究堆。在日本、澳大利亚,也有跟我们功率相近的研究堆,运行效率和可靠程度很好。

中国绵阳研究堆经过10余年的建设,安全性有足够保障。反应堆大厅完全封闭。日常情况下,所有放射性流出物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厂区

假设在极端情况下,反应堆或保护装置遇到最严重危害,事故也延伸不到我们场地之外,厂区范围内就可以把它完全“包裹”起来。也就是说,最大的不安全情况就只能影响厂区内部这么大的范围。对公众来讲是非常安全的。

我们反应堆大厅堆主体设计抗震烈度为9度,在建设过程中就经历过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检验,当时纹丝不动。

业内人士也不会怀疑它的安全性,所以它才能建到离绵阳城中心只有9公里的地方。

四川在线:目前运行状态如何?

彭述明:这是我国建设的第二批研究堆中首个建成的。目前的运行状态非常好,每年运行时间达到200多天,达到了设计的上限。

谈反应堆  突破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卡脖子”问题

四川在线:除了依托中国绵阳研究堆建成的国内首个中子科学平台,你们还开发了哪些“周边”?

彭述明:反应堆应用技术,是我们所中心工作之一。思路主要是“一堆两翼”,依托反应堆开展事故容错材料辐照考核,两翼是指中子科学平台和放射性同位素的研制和生产。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所长彭述明

四川在线:能否给我们科普下另两项应用?

彭述明:先说材料辐照考核。我们知道核设施的很多结构材料、核燃料等,在工作中所处的环境基本都是极端条件,比如高温、高压、强辐射。这些用于核电站的所有材料,投用前都要经过辐照考核。通俗地说,就是先把材料放进堆内“考试”,看看能否承受辐照环境的检验。

放射性同位素的研制和生产,也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医院核医学科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这些同位素很多都是来源于反应堆。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也有自主化生产的同位素;但最近几十年,因为各种原因,自主的医用同位素归零,现在基本依赖进口。

2016年,我们从Na131I(碘化钠)口服溶液入手,小规模恢复生产;近三年逐渐扩大规模。去年,我们的供应量达到国内需求量的20%左右。换句话说,我们使得国内Na131I自主化率达到20%,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项药品自主可控的问题。

四川在线:这个很有意思,相当于突破了一个关乎大众健康的“卡脖子”的问题。

彭述明:是的,这个项目也成为2020年四川科技进步一等奖拟奖项目。接下来,我们还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国内自主可控的程度。

在核素研制上,我们也取得了最新,大大缩短了和欧美研究水平的差距,正在跟国内的生物制药公司合作,他们做配体我们做核素。配体对人体的某一个器官组织有靶向性,标记上我们的核素以后,配体就带着能量,对癌细胞进行靶向治疗。这个可能很快就会有所突破。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所长彭述明

谈自主创新:创新驱动千万不能搞“大跃进”

四川在线:谈到自主化的问题,核行业在各个行业中自主化率应该是最高的?

彭述明:这个领域比较特殊,“卡脖子”是常态。关键核心技术不可能依靠别人,你要不来,买不来。因此,作为核科学领域的国家队之一,自主创新一直是我们的根本路径。

我们所一线科研人员600人左右,其中博士毕业生有200多人,创新是我们的责任。

四川在线:你提到过“卡脖子”的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

彭述明:这是一种危机意识。一方面,国际环境变化我们无法准确预判。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是动态变化的。我们现在落后的领域主要在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基础研究,如果不跟上,国外继续往前发展,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比如疫情中暴露出的“呼吸机的关键零部件依赖于从欧洲和美国进口”的问题,再比如我佩戴的眼镜镜片,这是一个变焦能力很强的渐进片,可以看近,也可以看远,这些国内也没有。

我们要继续开放合作,但也要有所警觉,一定要有自主可控的清单,自主可用的计划。

四川在线:整个职业生涯都在做自主创新工作,你对自主创新有什么建议?

彭述明:要想真正做好创新驱动的话,不管是国家战略的制定,“十四五”规划乃至2035年的目标,还是科技资源的配置、评价机制、文化环境的营造,都得要紧紧围绕创新来作为支撑点,并配套一系列制度。

四川在线:围绕这些要素来看,我们现在缺了些什么?

彭述明:现在中国不缺人才,缺的是顶尖人才、世界一流大家以及战略科学家。但也不能依靠别人,要靠我们自己的土壤,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大家、战略科学家来当领军人物,才能带领好我们现在体量很大的科技队伍。

要培育这样的土壤,需要营造好的环境。一方面是国家导向,第二是评价方式,你要把科技创新活动作为最重要的评价要素。

还有,创新也是欲速则不达的,千万不要以为创新驱动是一个时期的产物,不能搞“大跃进”,还是要有定力,有自信。

谈“百年老店”  2050年建成核科技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一流研究所

四川在线:2020年是二所独立建所50周年,下一个5年、甚至50年,二所有怎样的发展目标?

彭述明:我们走过了50年的艰辛历程。“两弹一星”的突破,开启了二所人创新的征程。过去的里程碑式的贡献,都是因为创新实现的。到目前为止,我们仍在创新之路上。未来二所也要以创新为驱动,去实现我们“百年老店”的目标。

四川在线:针对“百年老店”,有没有具体构想?

彭述明:建“百年老店”要分几步走。基本目标是2030年左右,建成国内外核科技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型研究所;到2050年,希望能与国际水平相当,成为在核科技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一流研究所。

一个集体有愿景和使命去对标,才会有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首先它一定是研究所,不是一个企业;我们希望,到2050年,我们的研究创新能力,一定是能在核科学和技术领域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另外要有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队伍;有创新超越的团队文化。

再一个,价值观。需要我们的科技人才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角度,站在时代中思考问题,这样发展空间才会更大。

四川在线:为什么非常强调是研究所不是企业,这里面的区别和指引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彭述明: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如果思考不清晰,就会把一个研究所和一个企业混为一谈。

过去我们做过一些转化尝试,发现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变成全链条服务,既要做科技创新、技术突破,还要做产品,甚至后期还要做企业、搞销售。但是回头来看,真正在科技创新这个阶段的贡献是有限的。

科学家就是做科技创新的,很多人不能、不会搞企业。我们在经历了“二次发展”以后反思总结——不能把产、学、研、用一体化变成一个研究所的使命。

现在我们头脑很清醒,不是说口袋里揣个什么技术,就自己找人做企业、做产品,变成生产力,再去做销售、拉用户。

现在国家有很好的科技转化平台,我们做好科技攻关,解决好从0到1的问题。当技术具备转化条件的时候,让企业接手去做定制、生产和服务。我们仍然耕耘着我们这块土壤,从事不同层次的创新活动,不断提升创新水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国际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访问约旦研究训练堆

国际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访问约旦研究训练堆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副主任刘华周日参观了位于科技大学的约旦研究与培训反应堆(JRTR),并强调约旦作为主要合作伙伴在与IAEA的合作中发挥了积极而突出的作用。
英国议会委员会审查先进气冷堆退役资金

英国议会委员会审查先进气冷堆退役资金

英国下议院公共账目委员会(PAC)近日表示,英国7座先进气冷堆核电厂和塞兹韦尔B核电厂的预计总退役成本已上升至235亿英镑,且这一成本或将继续上升。
日本政客妄言与美国“核共享”,外交部:国际社会应高度警惕

日本政客妄言与美国“核共享”,外交部:国际社会应高度警惕

5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近期,日本政客频频发表拥核言论,妄言要同美国核共享,引入美核武器。
美国能源部支持开发第 4 代反应堆

美国能源部支持开发第 4 代反应堆

美国能源部(DOE)核能办公室5月24日表示,几十家美国公司正在研究第四代反应堆的设计,这些反应堆很快就会有各种尺寸。
全国首个工业领域核能供汽工程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正式开工

全国首个工业领域核能供汽工程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正式开工

为全面落实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推动核能综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有序拓展清洁能源产业,经过三个月桩基施工建设,5月27日上午6时,第一罐混凝土在中国核电旗下的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能源站正式浇筑,标志着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中核集团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全面拉开建设帷幕。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