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需创新六大观念

2020-09-10 13:50  来源:中国能源报  浏览:  

2020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峰会暨能源产业扶贫成果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表示,能源面临着历史性的转型和创新,首先要来自于观念的转换。推动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能源安全观,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将东西部空间格局的优化与能源结构的优化相耦合,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深、广结合,来成就能源的新常态、高质量、新体系。

以下为杜祥琬发言实录

从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角度来看待能源的变革,第一轮能源革命是化石能源,煤、油、气的发现和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人类由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能源革命历程。

但是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人类对工业文明的进步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第二次能源革命中,现代非化石能源推动着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进步。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能源也面临着历史性的转型和创新。创新来自于思维,首先要来自于观念的转换。所以我就以下六点谈谈认识。

1、从“能源发展”到如今的“能源革命”本身就是一个观念的巨大创新

中国的经济由平面扩张型向多维立体的质量型转变,能源也面临着“四个革命”,其中的消费革命,就是能源消费由粗放低效转向节约高效。我国近年来把能源强度列入考核指标,能源弹性系数逐步下降,但是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依然还很大,还有改进的空间,能源革命任重道远。

2、创新能源安全观

长期以来,“能源安全”被单纯理解为供需安全,应认识到,供需安全要以科学的供给满足合理的需求。现在要在化石能源的基础上,逐步倚重我国可以自己掌控的非化石能源,共同来保障能源供给的安全。

但是仅仅是“供需安全”已经不够。环境安全中,大气质量、水质量,都与能源结构有关。这些年来,全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重视程度有了重大的进步,认识到气候也有容量。因此,能源安全观应认识“供需安全”“环境安全”“气候安全”。

3、在能源资源观上,要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

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长期以来是“富煤、缺油、少气”。在化石能源的范围内,这个认识没有错,但已经跟不上发展了。

2019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15.3%,并且每年还在不断增长。

为什么非水可再生能源能够快速增长,从“微不足道”到“举足轻重”?原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牵引。能够支撑非水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长的,一是自然资源,我们国家有丰富的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二是技术能力,包括非化石能源和储能技术;三是成本下降,经济性能够被市场接受。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牵引和多种因素支撑之下,可再生能源就具有可持续性。

由于对能源资源禀赋认识的局限性,部分能源负荷密集地区长期以来自认为“负荷重、资源缺”,却没有认识到身边就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形成了对外来电、外来煤的依赖。因此重新认识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是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一个要素,对于确保国家长远的能源安全、引导能源转型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意义。

值得强调的是,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是我国可以自主掌控的,不依赖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幻,有利于能源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因此应逐步建成我国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体系。

4、要重新认识中国中东部能源发展的思路

西部要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就需要提高能源负荷和消纳。同时,中东部要能够发展能源供给,把能源“身边取”和“远方来”相结合,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结合,做到能源高比例自给,就可以减缓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的压力。

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兰考当地太阳能源和风能的资源并不特别丰富,成为农村能源革命试点以来,当地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从三年前的27%,提高到如今的约60%,并计划2021年将该比例提高到91%。

中国东西部空间格局的优化与能源结构的优化是相耦合的,二者共同来推进中国经济、环境双赢。

5、集中式和分布式结合、城乡一体化革命的观念需要进一步树立

城乡一体化也在于集中式和分布式能源的结合。集中式的大基地、大电网模式依然很重要,但是现在要强调分布式的作用,从发电的角度来即是“寓电于民”。风电、光伏、生物质、天然气、地热等,都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集中式和分布式结合。

分布式低碳能源网络也诞生了一个新概念——能源“产消者”。例如光伏建筑一体化潜力很大,建筑就可成为大体量的产消者。把分布式电源与储能、大数据管理结合起来,就是VPP(虚拟电厂)。若中东部一大批的虚拟电厂投入应用,就可减轻集中电网的负担。

中东部大批产消者和VPP的产生,将会创造中国电力系统的新形态,中国能源的局面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6、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广结合

能源结合互联网与节能的人工智能,就可形成多能的能源服务业。例如城市能源大脑,包含了城市的各种能源数据,并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信息化,提高多能能源服务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所以有学者说“数据是21世纪的石油”。

以上六点都涉及到观念问题,也会影响相关部门的政策。结合这六点,我们更能体会为什么要提出能源革命:能源革命要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来成就能源的新常态、高质量、新体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以区域能源革命为抓手,协调推进能源革命与区域发展

以区域能源革命为抓手,协调推进能源革命与区域发展

能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始终是我国面对的重大议题之一。虽然各地区在能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区域发展差异显著,区域内存在不同类型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因地制宜推进能源革命。
两会能源最强音 | 中国石油王宜林:油气供应安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两会能源最强音 | 中国石油王宜林:油气供应安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集团原董事长王宜林围绕大家关心的碳中和与能源转型问题,就在新形势下如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两会能源最强音 | 李子颖:保障铀资源安全供应是国家需求

两会能源最强音 | 李子颖:保障铀资源安全供应是国家需求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铀矿地质研究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也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铀矿地质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的领头人,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带领科研团队多次在铀矿地质研究领域取得创新性突破,也对行业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两会能源最强音 | 南方电网广东湛江吴翔:推进海上风电侧配置储能

两会能源最强音 | 南方电网广东湛江吴翔:推进海上风电侧配置储能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将于3月5日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电网广东湛江供电局220千伏雷州巡维中心副站长吴翔已是第四次赴北京参会。吴翔接受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采访时透露,此次将建议推进海上风电侧配置储能,加快海上风电和储能产业发展。
两会能源最强音 | 中国华电温枢刚:在能源安全保障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两会能源最强音 | 中国华电温枢刚:在能源安全保障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量有显著增长,资产总额去年底达69.1万亿元,年均增速达7.7%。质有明显改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达7.8%,营业收入利润率提升1.7个百分点。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面累计完成投资17.9万亿元。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