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例核能供热项目在山东海阳投入运营

2019-12-02 14:12  来源:新华网  浏览:  

近日,国家电投山东核电传来喜讯,首例核能供热项目在山东海阳投入运营,70万平米居民和公共建筑用上清洁能源,告别烧煤取暖的历史,开辟了核能综合利用的新纪元。

山东海阳核能供热项目,因此被国家能源局命名为“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山东海阳市被山东省能源局命名为“核能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城市”。

核能供热,简而言之,就是从核电机组中抽取高温高压蒸汽作为热源,采用多级换热技术,借助换热站实现水汽换热、水水换热,通过一共五个回路的运行,最后通过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给用户。

据介绍,这次投入运行的海阳核能供热项目,覆盖面积70万平米,涵盖海阳当地30多个小区、7000余户居民,以及部分公共建筑。项目于2019年11月15日供热至今,各项指标达到要求,系统设备运行正常,居民对核能供热满意度很高,热力公司原有的65吨燃煤锅炉已经停止运行,并转为核能供热首站,向用户供热。

核能清洁供热,一头连着百姓温暖过冬,一头连着蓝天白云。据测算,每100万平米核能供热,每年可节约3.3万吨标煤,减排318吨烟尘、546吨二氧化硫、517吨氮氧化物及1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减少15个10吨的供热小锅炉,能够有力减少雾霾,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对于改善环境作用显著;项目的正式投运,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热,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整个项目,国家电投海阳核电和海阳当地热力公司按照“居民用暖价格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不增长、热力公司利益不受损、核电企业经营做贡献、生态环保效益大提升”的原则稳步推进,不但提高了热效率,还为民生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多个方面具有示范意义,为因地制宜、科学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的贡献了优秀方案。项目实施以来,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密切关注,并已有核电企业在积极跟进,开展相关工作。

未来,项目将按照建设进度、市场供热需求,逐步扩大供热能力和供热范围:一期70万平米核能供热目标,现已实现;2021年目标450万平米;2023年目标3000万平米;随着海阳核电后续机组建成投产,规划最终提供超过2亿平方米供热能力,供热半径达到100公里,覆盖青烟威地区,为胶东半岛冬季清洁供热,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对于国家电投海阳核能供热项目的正式投运,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宝华评价说:“这是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崭新实践,是贯彻中央新发展理念的成功案例,开启我国核电项目多元运用的新局面,是核能综合应用领域的一次开创性成果,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国家电投钱智民董事长表示,绿色发展是国家电投未来发展的主基调,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是国家电投的发展目标。核能是国家电投的重要产业版图,也是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未来,国家电投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导下,加快科学高效综合利用核能的各项研究,拓展核能综合利用领域,积极推进远距离核能供热技术研究,加强海水淡化、核能制氢等核能综合利用拓展和多能高效互补项目开发,探索更多、更先进的核能技术,打通低碳、环保、高效、互补的清洁能源链条,为我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我国核能产业跨越式发展、国家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百姓民生福祉,做出新的贡献。

据山东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放介绍,中国首例核能供热项目的“孵化器”——山东核电,由国家电投控股,规划建设6台机组,并留有2台扩建场地。项目全面建成后,总装机容量可达1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800亿度,相当于全省年社会用电量的13%,满足8000万居民全年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原煤消耗4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850万吨,减排效益相当于再造16个泰山国家森林公园,减排效益惊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华龙一号”的“金钟罩”!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

“华龙一号”的“金钟罩”!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

“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负压,即使内壳受损,放射性物质也不会泄漏到环境中去。”近日,中核集团首席专家、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其安全壳是保证电站安全的最后一道实体屏障,对于核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
美国报告建议:现在

美国报告建议:现在 "紧急 "投资,预商用试验版的核聚变电站可在2040年投运!

美国能源部的一份新报告称,如果对该项目进行 "紧急 "投资,一个预商用试验版的核聚变电站可能会在2040年之前在美国投入运行。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科学院的一份新报告建议,如果美国想利用其对ITER等多国项目的贡献,并乘着私人绿色能源投资的浪潮,现在是 "紧急 "推动重大投资的时候了,以建立一个试点核聚变能源工厂,并在2035-2040年之间投入使用。
走近“人造太阳”——我们的梦想是,点亮世界上第一盏核聚变发电的灯!

走近“人造太阳”——我们的梦想是,点亮世界上第一盏核聚变发电的灯!

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为了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阳”,我国科学家将“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极端环境“熔于一炉”。近日,记者走近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大科学装置“内核”,从多项尖端科技的突破中感受我国创新的勃勃脉动。
中国强流高功率质子加速器研制再创世界纪录

中国强流高功率质子加速器研制再创世界纪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独立自主研制的加速器驱动的嬗变系统(ADS)取得新进展,其关键系统超导直线加速器样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束流强度10毫安连续波质子束176千瓦运行指标,并于12日凌晨2:20实现10毫安束流稳定运行。
“十四五”内陆核电能否有所突破?

“十四五”内陆核电能否有所突破?

今冬寒潮席卷全国,华中地区电力供应紧张问题再次凸显,再加上“十四五”开局,内陆核电的话题也被再次提出来讨论。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