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首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在平煤运行

2019-07-07 11:22  浏览:  

7月3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矿千米井下,随着远程控制室内主控手按下启动按钮,我省首个智能化综合采煤工作面正式运行,这标志该集团煤矿开采进入智能化时代。

如何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走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我省通过对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等重点煤炭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建设15处智能煤矿试点培育对象,加快煤炭行业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及智能煤矿建设步伐,推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绿色发展。

作为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开发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把智能化建设作为应对资源约束和安全挑战的战略选择,作为煤炭绿色发展、矿山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十矿率先建立包括“一张图”数据处理系统、可视化矿井在内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智能化、信息化新型矿井。

在十矿智能化调度应急指挥大厅内,鼠标轻轻一点,千米井下的生产场景便映入眼帘:采煤机以设定的速度、参数自动割煤,全采面设备实现一键启停;瓦斯含量、通风情况等主要安全生产信息实时显示在屏幕上,实现“一张图”动态管理;设备运转、人员定位等各生产要素实现在线可视化监管、智能化远程集控。

据介绍,智能矿山将建立“采面设备一键启停、全程视频监控,井下有人巡视、无人值守”的全新工作模式,并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加快开掘、机电、地测、调度、通防、监测监控等智能化改造,达到“无人则安、少人则安”,安全高效,实现“综采智能化、生产可视化、综合自动化”的目标。

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的投用,让远程操作、自动化采煤变成了现实。目前,十矿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只需9名职工便可作业,与同等条件的非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相比,单班减少16人;其综采三队也由之前的160人减至59人,月产量较以往增加3万吨。

“智能化煤矿建设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减人增效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煤矿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省工信厅副厅长沈天良说,“平煤神马集团十矿在我省率先建成第一个智能化工作面,对解决我省煤炭行业自然灾害威胁严重,安全隐患多,劳动强度大以及招工难、留人难等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现实意义。”

按照规划,我国到2020年将建成100个初级智能化示范矿井,2025年全部大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目前,平煤神马集团智能矿山建设工作已在18个煤矿有序展开,今年十矿、四矿、六矿、平宝公司将率先建成4套智能化工作面,一矿、二矿、五矿、六矿、八矿等到明年建成6套智能化工作面。随着一批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的建成,“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少人”将成为现实。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

3月3日,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煤炭产量39亿吨,到“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41亿吨左右,全国煤炭消费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4000处左右,建成智能化煤矿1000处以上。培育3-5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组建10家亿吨级煤炭企业。
“山西煤电第一人”刘文彦回归晋控电力!

“山西煤电第一人”刘文彦回归晋控电力!

2021年2月26日,晋控电力(原“漳泽电力”)召开董事会,选举刘文彦为董事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煤炭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能源新战略的重要组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煤炭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能源新战略的重要组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近日在“能源化工行业知识创新服务与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论坛”上指出,在向能源转型过程中,必须以煤炭煤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平抑波动稳定器,可再生能源也可以为煤炭的低碳发展助力,两者耦合协同发展,将成为建立新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实现2021年首月开门红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实现2021年首月开门红

据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该集团利润突破4亿元,创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这是该集团继去年完成营业收入1660亿元,实现利润16.6亿元,主要经济指标领跑河南省国有企业之后,创出的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高效率“成绩单”。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让​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让​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成功研发打造世界首个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成功实现薄煤层工作面采煤机自主智能割煤;成功投用世界首套纯水液压支架……“十三五”期间,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主线,以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应用技术的系统集成为重点,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推进技术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跑出了“加速度”。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