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特高压:契合我国国情的电力超级快递

2018-09-29 17:08  浏览:  

近期,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发挥重点电网工程在优化投资结构、清洁能源消纳、电力精准扶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张北—雄安特高压交流工程等9项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合计输电能力5700万千瓦。

值得注意的是,这9项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中,7项是特高压工程。

算上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在建在运的20个特高压工程以及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的3项特高压工程,特高压家族即将变成一个拥有30位成员的大家庭。

为什么已经在建在运23项特高压工程了,国家还要继续建?

因为特高压工程这个大国重器,于国于民都有利,给人们带来的福利显而易见。

契合我国国情的电力超级快递

一切都要从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的分布情况说起。

我国的西部、北部地区有丰富能源资源,但是却远离东中部负荷中心。东中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是一次能源匮乏。

所以,不论是西部北部地区还是东中部地区,都迫切需要特高压通道的连接,把电力“快递”送出去、收进来。

截至2017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建成和核准在建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达到3.2万公里、变电(换流)容量超过3.2亿千伏安(千瓦)。特高压输电通道累计送电超过9000亿千瓦时。

可以说,特高压电网已经被证明是优化能源资源配置行之有效的手段,我们没有理由不加速规划、建设。

消纳清洁能源的战略通道

更何况,特高压工程在清洁能源消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位居世界第一。仅仅是“三北”地区,目前新能源装机合计超过1.7亿千瓦,但该地区电力外送能力仅有5200万千瓦。怎么办?必须多建通道才能送出。

预计到2020年、2025年和2035年,国家电网跨区跨省输电能力将分别达到2.5亿、3.6亿和6亿千瓦,满足清洁能源装机6.5亿、9亿和15亿千瓦发展需要。

特高压具有网络规模效应,成网后将显著降低电力供应成本。目前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为0.4元/千瓦时、0.7元/千瓦时左右,预计2025年均可降至0.3元/千瓦时左右。

西电东送、北电南送,

实现全国一盘棋的能源巨龙

特高压不仅给西部、北部地区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也给东中部地区解了燃眉之急。

东中部地区缺资源、缺电力、缺土地。特高压工程输送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占地少,为东中部地区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用数据说话!

据预测,“十三五”期间,上海、江苏、浙江用电量年均增速分别为2.5%、5.5%和6.1%。这样快速的增长,光凭自己的力量肯定不够,东部还有多少土地能建电厂?东部需要从外部购买多少资源才够自己使用?运送这些一次能源的同时是不是还要耗费更多能源?

有了特高压,这条能源巨龙就能站在全国的棋盘上调度调整。以苏州为例——

西电东送、北电南送,下好全国能源优化配置这盘棋,特高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带动产业升级的加速器、助推器

随着特高压工程的连续核准和开建,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特高压成套输电设备的研制成功,改变了中国在电气设备制造领域长期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实践的全面突破,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连500千伏输变电设备都要从国外引进。如今,包括特高压设备在内的电工装备已出口多个国家。

自国家同意启动特高压工作以来,国内主要电力科研、设计单位和9所大学参与特高压研究设计,500多家建设单位、数万人参加特高压工程建设,200多家设备厂家参与设备研制和供货。

伴随着特高压的发展和建设,从传统老牌企业哈电集团、东方 电气、上海电气到如今的西电集团、特变电工,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走出去”的新闻屡见不鲜。

面对特高压这道压轴大题,压力转化为动力,中国电力产业从装备制造到建设运行完成了一次弯道超车。

特高压技术在中国的成功应用,让国内设备制造企业提档升级、参与国际竞争有了底气。

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名片、新纽带

特高压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特高压对许多和中国有相似国情的国家、地区,有着发展上的借鉴意义。

率先尝试的是水电资源集中于西北部、用电负荷集中在东南部的巴西。相似的能源布局,地球另一端的巴西选择了和中国相同的解决方案——特高压。

国家电网公司成功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送出一期与二期项目,实现了我国特高压技术、装备、工程总承包和生产运营成套“走出去”。

▲2017年12月21日,中国特高压“走出去”的首个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美丽山项目不仅能解决电源与负荷不匹配问题,还可以带动当地电源、电工装备和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升级。因此,该项目不仅得到巴西政府的肯定与支持,也引起南美洲、中美洲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又一张“新名片”。

发展特高压,是21世纪以来我国电力工业最艰难、最成功的创新实践之一。

惟其最艰难,意义才最大。

这一项大国重器,凝聚的是中国电力人筚路蓝缕的心血,实现的是中国电力行业百年超越的梦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我国连续十一年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

我国连续十一年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

“‘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增加到31.3万亿元,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3月1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说,“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东方电气:以改革驱动创新,擦亮大国重器的‘金字招牌’

东方电气:以改革驱动创新,擦亮大国重器的‘金字招牌’

日前,东方电气集团宣布,旗下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与张家港广大特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新公司——德阳广大东汽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这家以能源、航空、军工、化工装备高端铸锻件制造为主营业务的新公司中,上市民营企业广大特材出资占比为51%,东方汽轮机出资占比为49%,双方希望通过“1+1>2”来实现铸锻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
“深海一号”拖航背后的故事

“深海一号”拖航背后的故事

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在经历了海上风力最大9级、上部横向摆幅最大8米的历时18天、1600海里拖航之后,顺利抵达海南岛东南陵水海域,落位“深海一号”大气田(陵水17-2),开启海上系泊、安装和生产调试,为我国首个1500米自营深水大气田正式投产拉开帷幕。
哈工程为“华龙一号”穿上“防护服”

哈工程为“华龙一号”穿上“防护服”

“能抗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负压,即使内壳受损,放射性物质也不会从内壳中泄漏到环境中去。”1月30日,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其安全壳是保证电站安全的最后一道实体屏障,对于核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破解大国重器关键焊接难题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破解大国重器关键焊接难题

机械总院集团历经二十年系统研究了激光及激光电弧复合应用理论基础、核心工艺、关键共性工程技术、成套装备和标准体系等制约技术发展的关键卡脖子问题,取得了4项科技创新,解决了海陆空多种新型战略武器、超级起重机、全新一代高速列车等一批大国重器关键产品的关键焊接难题,引领实现了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石化、煤炭等装备制造领域传统焊接工艺的技术升级,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