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中国天然气储量突破1万亿立方米!

2018-07-15 18:17  浏览:  

从去年开始,“煤改气”的能源深入改革攻坚战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我国的天然气供应再一次成为引起社会各界热烈讨论的民生议题。早前有外媒报道,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而且需求量与日俱增。因此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都希望争下中国市场,借此“扼住”中国天然气的咽喉。不过,能给这两个国家做黄粱美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国页岩气勘探正在步入新的阶段。

令人振奋!我国页岩气储量大增
7月10日,我国自然资源部发布了2017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情况相关数据。当中提到,全国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勘探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均有所下降,其中煤层气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从2012年的1274亿立方米急降至105亿立方米。但这份数据所公布的页岩油可采储量却让人为之喜悦:截至去年年底,全国累计探明页岩油地质储量仅为9168亿立方米,今年4月已超过了1万亿立方米大关。
此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也曾经提到,现在全球可开采的页岩气从储量预计达到214.5万亿立方米,可以供给全球天然气消费61年。而中国的储量在全球排名第一,达到31.6万亿立方米,美国17.7万亿立方米的储量也只能紧随其后。由此可见,中国的页岩气储量极具开发潜力,甚至优于其他各国。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中国很有可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推进页岩气革命的国家。
中国或将“复制”美国页岩革命?
众所周知,美国曾经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然而得益于对页岩油、页岩气的勘探和开采,瞬间扭转了自身油气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产油大国,一度威胁到沙特、俄罗斯等石油大国的市场地位。既然中国目前页岩气的储量已经远超过美国,开发潜力极佳,只要在短期之内能够提升对其的开采能力和技术,再掀起一波页岩气革命似乎难度并不大。
也有外国媒体认为,如今中国虽然有如此丰沛的页岩气储量却并未大力开采利用,其实也是效仿了美国当时不开采本国油气资源,而采取单纯购买的做法,为的就是隐藏自己的能源储备,甚至是为日后贸易获利而作准备。
但实际上,中国在页岩气勘探方面一直有意加大力度,同时在页岩气开采、提取技术上积极研发,目前仍未算十分成熟,不足以在短时间就具备大规模开采的能力。因此国内开采页岩气仍受多种条件制约,并非外媒所指刻意保留实力。不过开采受制约并不意味着页岩气实现商业化遥遥无期,目前我国已经在天然气储存、管道运输和完善法规方面作准备,等到时机成熟,远比美国更轰动的页岩气革命即将从中国启动席卷全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中国石油集团召开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

中国石油集团召开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

8月16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主持召开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加强统筹,坚定不移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着力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贡献。
苏丹开始实施石油增产计划

苏丹开始实施石油增产计划

8月11日消息,苏丹能源和石油部副部长瓦利德发表声明表示,苏丹已经于8月1日开始实施石油增产计划,目标是每天增加1万桶油,实现自给自足。该计划被认为是推动该国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章建华: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章建华: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国家能源局党组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立足主战场、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坚决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推进能源
内蒙古河套盆地预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000万吨

内蒙古河套盆地预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000万吨

记者8月13日从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巴彦勘探开发分公司获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境内的河套盆地预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000万吨。
林卫斌:世界能源格局走势分析

林卫斌:世界能源格局走势分析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能源需求疲软,另一方面,受“页岩革命”和高能源价格背景下大规模投资建设等因素影响,能源供应能力不断提高,全球能源供过于求,能源价格持续低迷。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