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互联网化与区块链

2018-01-19 16:28  浏览:  

在信息文明阶段,不论是生产还是消费的组织形式,都具有明显的去中心化、扁平化、定制化的特点。分布式能源系统既可与这一新的经济社会组织形式相适应,又可作为集中能源系统的补充。

能源的发展经历了从薪柴为代表的分散能源消费(可以认为是原始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到以电力系统为代表的集中式能源系统。随着技术进步,现代分布式能源系统又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集中式能源系统围绕化石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而形成,在推动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和气候变化的挑战不断加强,其负外部性也逐渐凸显。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近用户、高能效等特点,可以助推现代综合能源系统的​转型。

这一能源转型,既是随着能源技术的发展,比如,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联供、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储能、需求侧响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供热等技术发展,带来的能源系统从分布到集中再到分布的螺旋式上升。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而后进入信息文明,能源系统服务于经济社会系统的内生需求。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文明阶段,不论是生产还是消费的组织形式,都具有明显的去中心化、扁平化、定制化的特点。为适应大工业时代而产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难以完全适应这一要求。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既可以与这一新的经济社会组织形式相适应,又可以作为集中能源系统的有益补充。

分布式能源具备的互联网特征

分布式能源具有多源、多点及与需求侧密切互动的特点,是一个开放式的能源系统。与传统发输配售及源网荷储的集中电力系统相比,各种不同节点的主次地位将不再是截然不同,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定位也不再是泾渭分明,可以说分布式能源具有互联网的某些典型基本特征,为将来构建具有互联网经济特征的分布式能源商业模式,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1)点对点(Peer to peer):分布式能源多源、多点的特点具有和信息互联网类似的网络拓扑结构。点对点之间,形成了信息流与能源流的双向流动与交换需求,进而产生了双向资金流的交换需求,从而具备了互联网中去中心化交互的基本需求。

2)产消者(Prosumer):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设,相对于集中式系统,投入少、建设周期短。而且,从一般的家庭级、到单体建筑级、社区级、工业园区级,系统的规模根据需要可大可小。与集中式能源向比,分布式能源形成了相对开放的能源系统。同时,这些系统的拥有者,既是能源的生产者、供应者,也是能源的消费者。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界限逐渐淡化,呈现出人人都是能源生产者,人人都是能源消费者的局面。产消者的出现,改变了传统能源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理念,实现了互联网经济中“开放对等”的基本特性。

分布式能源中,由于风能、太阳能等能源间歇性及波动性的特点,决定了能源供给在时间轴上的变动,而用户需求波峰、波谷的存在,也决定了能源需求在时间轴上的变化。虽然分布式能源具有天然近需求侧(用户)的特点,但是,由于能源供给与需求在时间轴上的不一致,形成了不同区域能源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如何实现这一时间与空间轴的匹配,发挥其耦合效应,正是互联网经济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综上,分布式能源系统,既具备了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又具有互联网经济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借鉴互联网经济多源、对等、共享、定制化、注重用户体验、强调构建生态系统等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由集中式能源系统与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将能源的生产、储存、运输和消费互联网化,实现能源和信息双向流动的交换与共享,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能源需求。通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开放合作,深化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分担,逐步构建分布式能源的商业生态系统。

能源业态互联网化面临的挑战

分布式能源系统虽然具备了与信息互联网类似的业态基础,但是,由于能源与信息的区别,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

1)交互机理不同。在日常的经济、社会和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人与机器之间、各种不同类型的系统之间,每天都产生着大量的双向信息交互需求。信息既是交互的起点、也是交互的结果,具有强大的互联互通的需求。互联网经济的旺盛生命力也正是来源于此。而能源的交互,植根于时空轴上能源生产与消费相匹配产生的需求。这种交互,与信息交互相比,规模和数量等相对有限。

2)边际成本不同。信息一旦生成,可以无限复制,共享的边际成本可以认为是零,而收益则是由其自身的知识产权、信息价值等决定,理论上可以通过共享实现1+1+……等于无穷的效果。信息互联网天然具有共享经济的基因,这也是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而能源的基本属性是守恒性,可以转化,但不能复制。能源的边际成本显然是远大于零的,这就为能源的共享提出了挑战。

3)存储成本不同。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的存储成本大幅降低,其边际成本逐渐趋于零,从而推动了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基于此,可以根据海量数据的分析,不断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客户体验,进行定制化的生产和服务等。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电池是目前的主要能源储存形式,高成本仍是其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尚未达到突破的临界点。

上述这些区别,既是能源业态互联网化中面临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无穷的机遇。比如,随着光伏产品、风机等成本的逐步下降、规模的不断上升,风电、光电的边际成本不断降低,尤其是弃风弃光部分的成本,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接近于零,将成为能源共享的一个主要突破口。德国电制气示范项目,正是这一业态的萌芽形态。电制气项目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实现了低成本清洁能源的存储。将边际成本很低的富余风电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通过氢气或者天然气的形式存储起来,提高了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第二,提高了能源的可及性。与电力输配相比,天然气运输更为灵活多样,既可以通过管道运输,也可以通过LNG运输。从而,可以将能源送达电力输配网暂时无法连接的偏远地区,提高了能源的可及性。第三,为化工行业提供清洁原料,减少了碳排放。通过电制氢,可以将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与化工行业的碳减排需求相结合,达到了整个系统的零碳排放,实现了两个不同行业的耦合双赢。从目前来看,电制气项目还是以服务大型风机等集中式系统为主。但是,随着制氢技术的不断升级、成本的逐渐下降,将电制氢与氢燃料电池汽车、住宅式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以及工业园区工业用氢相结合,将形成家庭式及工业园区式风能、太阳能与氢能耦合的新型分布式能源系统,拓展出新的商业模式创新。

另如,从信息互联网经济开始,支付就是分散式交易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随着分布式光伏、小型风机等分布式能源的装机容量不断增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能源产消者,当生产的能源超过产消者自身需求时,在本地化能源用户之间进行能源交易的必要性不断增加。而且,这些交易具有额度小、频次高、参与者分散等特点。如何构建与分布式能源交易这些特点相适应的平台,允许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较高的安全性进行大批量小规模的交易,可以有效提高分布式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实现区域的能源平衡。

基于区块链的创新项目受追捧

服务于这一目的,基于区块链的平台越来越受到关注。区块链的网状结构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物理结构吻合,同时其去中心、信息高度透明、难以篡改的特点,又能满足分布式能源实时、动态、分散交易的要求,实现自动化、点对点交易,无需依赖电力公司等第三方中介结构。基于区块链的创新项目在过去几年迅速增长,其中,包括美国Lo3 Energy的布鲁克林微电网项目、德国创业公司StromDao的自适应虚拟电厂项目、德国电力集团RWE子公司innogy SE的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系统等。这些项目也受到了传统电力公司越来越多的重视,比如创业公司Conjoule GmbH在A轮融资中,得到了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和Innogy SE 450万欧元的联合投资,用于开发基于区块链的能源交易平台。

区块链和可编程的智能合约实现了点对点、可信任、大批量、小规模、分散化、低成本、安全的自动化实时交易。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相关监管和交易政策的不断完善,可以促成更广泛的能源产品和服务竞争,对推动能源市场和碳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可以将其推广到充电桩共享与分时租赁、电动汽车动态平衡存放电管理、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碳排放权证交易等方面。从而,为不同类型能源产品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竞争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实现对能源的生产、配送和交易的数字化精准管理,充分体现不同类型能源在不同时空范围内的真实价值。

再如,氢燃料电池具有零排放、无污染、高效率的特点。但是,由于氢气的生产、储存和运输等产业链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大面积推广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各种终端应用仍面临着不少挑战。日本的住宅燃料电池系统ENEFARM基于现有的城市燃气系统,不用再增加新的储氢和输氢设施的投入,将城市燃气重整制氢设备与燃料电池相结合,在住宅等消费终端完成氢气的转化和利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其推广过程中,既有政府补贴的市场培育、又有城市燃气公司与设备制造商的紧密合作,实现了ENEFARM产品的导入、培育和成长。从而,城市燃气公司从单一的一次能源供应商,转型成为综合能源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形成了与电力公司在电力市场的竞争格局,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使用成本、增强了能源供应保障、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未来,随着氢燃料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逐步下降,其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加强。

还有,储能的成本高是行业的共同挑战。反过来,如何降低储能系统的成本、提高储能系统的效率、做好储能系统的集成优化,将是分布式能源提供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这一领域率先取得突破的生产者,将占领这一行业制高点。

更为重要的是,信息互联网现在取得的种种技术和商业成就,比如云计算、大数据、各类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模式,正好为能源业态的互联网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网、能源网和物联网的三网深度融合与集成,也将是商业创新的主要领域。这里,不再一一列举。相信在未来的商业实践中,将会通过应对这些挑战,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突破点和商业创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两会能源最强音 | 国网辽宁石玉东:调研数字新基建项目 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

两会能源最强音 | 国网辽宁石玉东:调研数字新基建项目 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石玉东完成了今年全国两会议案准备工作。他说:“我国能源结构正在向清洁化、低碳化、多元化转型。能源互联网能够促进能源综合协同利用,降低能源供给成本,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所以,我今年准备了一份关于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的议案。”
我国“十三五”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主要目标如期完成!

我国“十三五”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主要目标如期完成!

“‘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增加到31.3万亿元,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3月1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说,“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中国企业在关键材料上的技术突破,不仅让动力电池这颗“心脏”更加强劲

中国企业在关键材料上的技术突破,不仅让动力电池这颗“心脏”更加强劲

动力电池,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10多年技术储备,3年攻关,一朝突破……这是一家中国企业为研制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单晶三元材料而走过的历程。中国企业在关键材料上的技术突破,不仅让动力电池这颗“心脏”更加强劲,也充分彰显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未来电网建设的主要任务与挑战是哪些?

未来电网建设的主要任务与挑战是哪些?

智能电网由美国首先提出,美国电科院于 2000年前后提出了 Intelli-Grid 的概念,认为这是未来电网发展的态势和解决 21 世纪电网面临的各种问题的途径。智能电网具有自愈、互动、优化、兼容、集成的特征。智能电网建设涉及面广,面临的问题较多,完全依靠传统技术很难满足其需求,因此更需要云、大、物、移、智等新兴技术支撑。由此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智能电网更开阔的发展空间。
刘烈宏:中国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71.8万个,约占全球的70%

刘烈宏:中国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71.8万个,约占全球的70%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23日在202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上介绍,中国基础电信企业5G网络建设累计投资已超过2600亿元。

推荐阅读

热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ICP备16023390号-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务台:010-63990880